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7日讯(记者 蒋亮 代朗)2011年普通高考(四川卷)语文学科考试已经结束。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树德中学高级教师邓文光认为:2011年普通高考(四川卷)语文试题紧扣《考试大纲》,体现了“以思想命题,以能力立意”的原则,试卷平和厚实,稳中有新。试卷的特色体现在能力立意、难易适中、语文味浓、时代感强、开发性大、整体协调、贴近学生、稳中有新等八个方面。
一、能力立意
语文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是简化基础知识,强化能力素质,今年四川语文卷的价值取向体现了语文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从全卷看,集中考查基础知识的一、三大题和名句背诵,其难度都不大,而阅读鉴赏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试题,能力要求较高。以基础知识方面的试题而论,也不是单纯地考识记或背诵,而需要一定的理解和上下文推断能力。比如错别字一题,学生可能会在“鸠占雀巢”和“卑躬屈膝”两个词上思量,如果学生能分析出“卑躬屈膝”一词的前后对应结构,就不会再去想是“躬”还是“恭”。再比如要判断3题C项句子“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子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中“的”字的使用是否恰当,仅仅凭语感和句法分析是不够的,必须根据句意去思考。病句题的几个错项都涉及思维判断,它考查了学生的句意理解和句子结构分析的能力。文言文实词题中“徐”和“惠”字较为常见,其含义也容易理解;而“厕”和“刺”,学生平常在文言文学习中见得少,但如果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依凭上下文,是能够确定它的意义的:这就是典型的能力测试。这类题在试卷中还有很多。至于语文能力检测类试题,其难易要求也是有别的。科技文阅读重在考查准确理解文意的能力,选项重视思维判断,没有在细枝末节上为难学生,推断题也涉及到文意的准确理解和推断的合情合理,难度不大。文言文翻译重在关键字词和特定句式的理解,这都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规能力,至于第一句中的“楮币”,这是个难点,但学生依据上下文是能推知它的意思。诗歌鉴赏和文学作品阅读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审美鉴赏方面的试题,需要较高的语文素养。至于语言表达,有概括要点这样的常规试题,也有文学性和创造性表达方面的题,整体而言,都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语言水平。至于作文,考查重心不是审题,而是立意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整套试题能力要求较高,可以说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要凭瞎蒙获得高分是不容易的。
二、难易适中
全套试题难易度恰当,但不同的题型,其难度要求是有分别的。整体讲,选择题难度不高,主观试题难度略大,这是符合高考命题走向的。具体说,拼音、错别字难度小,而成语和病句这类理解及表达、运用方面的试题难度略高;科技文阅读试题重视准确理解,试题平和,不刁钻,难度适中,这避免对一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同学的误判;文言文材料比较简单,但要做好试题,需要具有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和较高的思维判断能力才行,比如文意理解中其妻子御寒的说法,要判断其正误,是很需要一番思索的。翻译题的材料好,难易适中,既考到了一些关键字词理解,又涉及特种句式的理解。名句背诵题的难度偏低,这避免了学生背诵了很多仍然得不到分的情况,也就可以避免一些学生平时因为背诵始终得不到分分而放弃背诵的现象,这符合引导学生在中学阶段多背诵名篇佳句的语文教学思想,这种命题思路很好。至于诗歌鉴赏和文学作品,试题中有一般难度的,也有偏高的,这符合梯级选拔人才的考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真正语文优秀的同学得高分,避免一些平时语文成绩很差,考试靠投机取巧或鱼目混珠而得到与优秀同学一样甚至更高分数的情况出现,这有利平时的教学。语言表达,包括作文,都能比较准确地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个平常的分数,但要得高分,则需要超出一般同学的水平。这种难易分布,较好地配合了能力立意这个试卷的基本命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