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转变模式,提高素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阅读:262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29 15:37:21
    健康的心理特征应该包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能经受挫折,具有耐心与恒心,它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渗透到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教育,学生心理与个性的发展状况怎样,最终是学校各方面教育形成合力后的一种结果。因此,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意味着要在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之外去搞多少新的举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去,因为学生的心理与个性本身就是从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中铸造出来的。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或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停止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单独从事一种新的活动,而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转变教学指导思想,转变教学模式,转变对学生的态度尤其是对待差生的态度以及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的程度。这种发展反过来又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内在心理保障。

一.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盲目崇拜的健康心态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赋,童心的特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好奇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能使我们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从而提出问题。比如,历史上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对于苹果能从树上掉到地上这件事实始终熟视无睹,但却引起了牛顿的强烈的好奇心,提出了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进而研究取得了万有引力定律的重大发现。从瓦特观察沸水现象,到现在一些复杂的科学发现,无不发端于好奇。美国一家科普杂志曾调查了当代75位著名科学家成才的原因,答案中提到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的占4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往往源于好奇。数学是一门充满神秘与奇趣的学科,著名的七桥问题四色问题哥德巴赫问题等,诱发了多少人的好奇心,激活了人们无尽的智慧。青少年的好奇心表现得最为突出,随着人的年龄增大,反而渐渐失去了这种可贵的天性,这值得反思。学生学习数学,往往认为数学枯燥、抽象,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是一个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并为之努力的。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适时地设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数列极限的概念教学中,设计问题:1这两个数哪个大?;在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教学中,引入问题:一张普通的纸对折30次,可与珠峰比高低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与无法赏给的麦粒;在学习二项式定理之前提问:今天是星期三,再过 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总之,要善于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一个一个的认知冲突的解决中不断前进。让学生永远保持好奇的天性,不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敢于质疑,这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来源:网络  编辑:steph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