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上海高考作文陷“重题门” 考试院连夜紧急调查
阅读: 1432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1/6/8 14:47:57
分享到:
  高考: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2.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作文的材料出自王元化写于1987年的一篇文章《“一切都不会白白过去”》(收于《思辨录》)。
  2010-2011年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初中组第27题
  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的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
  请联系生活,展开联想,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高考作文题遭遇“真假乌龙”,昨天上午,在官方公布作文题之前,网传版的作文题“摆乌龙”,中午,201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出炉后,被评为大气稳重,不料下午就风向急转直下,网友爆料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和去年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题目几乎如出一辙。
  早报记者昨天向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求证,考试院媒体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试院听说了情况后,连夜进行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有结果后会第一时间发布在考试院微博和官方网站上。
  随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官方微博“上海国子监”昨晚21时30分的一则新帖称: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公布后,受到广泛关注。有人认为作文题非常大气,也有人认为很有新意,具有哲学味和诗意。这篇作文的材料出自王元化写于1987年的一篇文章《“一切都不会白白过去”》(收于《思辨录》)。这个作文题目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网传作文题“悄悄话”
  昨日上午9时,上海语文高考开始没多久,网上便传出今年上海语文作文题:《和大自然的悄悄话》,并有不少网友留言称:“这个题目好写”,“题目好像出得不太有水平”……半小时内,点击量过千。
  不过,11时41分,教育考试院在微博“上海国子监”上第一时间发布今年高考作文题: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一瞬间,“悄悄话”在网上销声匿迹。市教育考试院透露,因为高考试题都是保密的,不到考试结束,他们也无权公布作文题,所以家长和考生完全不用相信提前公布的所谓作文题。
  记者留意到,和往年不同,考试结束前,网传版的作文题同样受到部分网友的质疑:“这种题目不像高考题”“这么早公布,不怕给作弊提供便利?”等评论也屡屡出现。
  和作文大赛“撞题”了
  高考作文题一经公布,细心的网友发现:这道题和去年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撞题”了。
  从昨天下午开始,网上就对作文重题事件炸开了锅,“上海卷考题是2010-2011恒源祥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征稿的第27题。这算什么?初中组的竞赛题来做高考题?已经公开发表的题目来做高考题?”昨天下午13时21分,网友“FredericCJ”在新浪微博上爆料,今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一切都(不)会过去”的材料竟然与作文大赛的初中组的一道作文题一模一样。根据网友的爆料,记者找到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去年公布的《1号简报》。简报详细说明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0-2011)的活动方案以及命题方案。其中初中组第27题以及高中组第28题题目一样。 
  昨晚21时左右,微博上关于作文题“重题”的情况又被多位网友证实。
  网友“AndrewLee”质疑说:“高考试题要求独立命题,试问在完全封闭且只有教材为参考的情况下怎么会出现一模一样的题目?……”在人人网上,作文大赛的原文档被不停转载,有网友表示:“这个作文我初中时候写过,不只我写过,我们班同学都写过,这是老师布置的,崩溃,竟然在上海高考作文中蹦出来了……生不逢时呀!”
  见过的题未必能做好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委会副主任、上海评委会主任姚建庭告诉记者,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题目出现在高考中也不是第一次,去年上海高考郑板桥的材料作文,就与他们此前作文题类似。此前还出现过他们的作文题直接出现在外省市的高考试卷上。“不过作文同题确实没什么。”
  此外,记者了解到,昨日数学试卷中也有题目是考生之前接触过的。不过,业内人士透露,部分高考题以前做过也属正常,而且有些题看似做过,未必一样,像这样的题目考生反而更容易失分,因为容易被惯性“迷惑”。
12
来源: 东方早报 编辑: kostbar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