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多角度试题的情境创设、考查目标和教学要求

阅读:190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9 20:48:03
三是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堆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2011年全国卷第40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的设问,实际上内含着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二段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同意这一观点?第一问,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和概括能力;第二、三两问,主要考查对历史观点的评价能力。作答时,考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史实知识对两段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辨析。材料中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可作出不同的归纳。从叙述者的角度看,一种是欧洲中心论的观点,一种是反对欧洲中心论的观点;从叙述内容的角度看,一种是西方崛起过程的观点、一种是西方崛起原因的观点。两条材料围绕西方崛起的时间、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等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史实证据,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这就要求考生在熟悉西方崛起的过程、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调动相关的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对相关观点做出评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011年自主命题省区有关试题也有这样的命题倾向。如,山东卷的第27题的最后两问:“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浙江文综卷的第38题第(2)问的相关内容:“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上海卷第39题的最后一问:“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
四是用准确的语言和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论证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准确的语言,指历史学科语言的正确使用,即在书写有关答案时尽量使用历史学科的专用术语表达有关史实、概念和历史评价等。正确的逻辑关系,指科学的历史思维方法,即在解题和书写有关答案中所表现出的清晰的思路、有序而完整的结构以及史论结合的写作方法。其中,对解题的清晰思路的考查尤为重要。解题的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所组成:问题表征阶段需要考生理解任务并形成可能的解决方案;解题计划阶段要求考生考察各种可能性并提出可操作的计划;解题执行阶段学生成功地贯彻计划。
(三)对传统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破解作用
多角度历史题无论是情境还是设问都以新角度、新观点的面貌出现。所考查的内容,既是历史课程和教材的主干知识,也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所考查的认知过程,不是与知识的保持紧密相关的记忆能力,而是与知识的迁移最为密切的理解、运用、分析和评价能力,着眼于历史学习方法与运用能力的考查。这些试题实际上是要求考生用确切、已知和低层次的历史问题和方法来分析、论证或评价考生不明确、未知和高层次的历史问题。它们拓宽了命题的思路,符合能力立意的要求,适应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对中学历史教学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它对人们从教材、教学和评价观念的解放有多方面的启发作用。
就教材观而言,教科书中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关的原因和条件、作用和影响以及性质等方面的表述,是编者从一定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形成的。这样的说法不是必然正确的,它会随着时代、社会和学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对教科书上的这些结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可将此当圣经看待。
就教学而言,多角度历史观点问题以其看问题角度的新颖、独特和视野的开阔,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和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中应当增强这一方面内容的学习,并注意采用多种方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历史观点进行解释说明,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不同于教材中的历史观点并选择相关的材料进行说明论证。
就评价而言,多角度试题涉及到历史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考查。从一段史料或一个历史现象中能否发现认识它的视角,有多少种认识的视角,对衡量考生历史学习的方法、观点和知识具有一定的意义。历史学科是一门解释性的学科,就历史现象的性质以及历史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而言,站在不同立场的人运用不同的观点就有不同的看法。多角度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这一特色,以其为考点,可以检测考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情况。此外,试题设问的选择性、答案的开放性以及分层次计分等特点,凸显出多角度试题的新课程特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千百年前宋朝的苏轼用他的饱含哲理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多彩的角度。每个问题都是一座大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风景。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也同样如此,正所谓多一个视角便多一分历史见识。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