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强化概念教学,提高教材适用性──人教版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2012年版)简析

阅读:215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6:23:39
每节“想一想,议一议”栏目之后,新设了“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栏目。该栏目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从而明确了教学目标,既有利于学习,也便于评价。
正文中安排的“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实验”等活动,都是由问题所驱动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其中所提问题大多是围绕重要概念设计的。教材试图通过这样的做法,将探究活动与概念的建构统一起来。例如,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设计了这样的“观察与思考”活动: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生石花和钟乳石的图片,以及老师提供的生物和非生物的实物或图片,讨论为什么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的生石花是生物,而能够从小长大的钟乳石却不是生物?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会认识到自己关于生物的前概念的不足之处,并且开始了纠正错误概念、建构科学概念的思维过程。
正文提供精选的有充分说服力的事实性材料,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建构科学概念需要事实性材料的支撑。事实性材料不可能全部由学生通过探究而直接获得,因此,教材有必要提供充分的事实性材料。事实性材料不胜枚举,教材篇幅有限,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因此必须精选。在精选事实性材料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鼓励学生通过推理、联想和想象等,对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质疑和补充,进而更好地完成概念的建构。例如,在上述关于生物的特征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之后,教材提供了说明生物具有需要营养、进行呼吸、排出废物、有应激性等特征的事实性材料,并且要求学生分析教材所列举的这些特征是否全面准确,自己有没有不同意见或补充建议。
概念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事实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只是最基本的环节,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辨析和应用来巩固,通过对众多概念的梳理来建立与相关概念的联系,进而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因此,教材在每节内容之后的练习题中,增加了概念辨析和应用的练习题;在每单元最后的“单元小结”中,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
2.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资源。它既是供学生阅读的主要材料,也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蓝图和指南。因此,教材应当让学生易学、乐学,让教师能够顺利施教,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教材的适用性明显提高。
(1)四册教材内容分量更加均衡。此次教材修订,七年级做“减法”,八年级做“加法”,七年级教科书中较难的内容移到八年级教材中,使四册教材分量趋于均衡,更加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更加适应大多数地区课程设置(课时)的实际情况。
(2)进一步提高探究活动的可行性
考虑到全国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实际,精选和改进探究活动,提高探究活动的可行性。探究活动的总量虽有所减少,但可行性提高;对探究的指导更加到位,科学方法的提炼更加明确,这都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更加关注地区和城乡差别
教材内容兼顾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兼顾城市和农村学生生活经验;在探究实验的材料和器具选择上提供多种选择。
(4)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
教材注意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由易到难,使教材更加便利教学。
综上所述,新版教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吸纳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继承和发扬实验本教材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创新,从内容选取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一定变化,呈现出重视概念教学、具有较好适用性等新特色。希望广大师生在使用教材过程中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教材更加完善。
(原载《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8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朱正威,赵占良.人教版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简介[J].生物学教学,2003(1).
     来源:人教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