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笔者在这里说的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各方面的差----学习态度、学习潜力、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等,并根据学生的成绩的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人人都出成绩,出自己最优的成绩”。我校一所市级普通中学,学生数量多,差异大,而且绝大多数是一般校的线下生源。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来教学,难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无法长高拔尖;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或是“消化不了”,课堂上听不懂,成了没事干的“陪读”,只好瞌睡、玩手机。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果子”,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提高的“分层教学”模式更能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层学生,奠定基础
分层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如历史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旨在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做人。但是,历史知识的学习、掌握与运用是有层次性的,首先是理解并掌握史实知识, 其次才是理解并掌握史论和史法知识,最后才能做到“论从史出”的分析、认识问题。分层教学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出发点。一般情况下,学校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大型阶段性考试成绩的高低,将学生分成重点班、次重点班、普通班等几个层次,通过这种显性分层,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增优补缺,增强学习信心。
二、分层备课,有的放矢
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而同一层次的班级中,由于学科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层次也不同,这种不同属隐性分层。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层次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分层互动、分层推进。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出成绩,出自己最优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取舍、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步骤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的高低应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同,课堂内容应有不同的量的要求;针对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不同,在课堂提问、知识讲解、巩固练习上也应有不同的质的要求。
例如,在教学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中的“明治维新”这一内容时,低层次的学生主要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特点和结果等基本史实;而高层次的学生除了必须掌握这些史实外,还要进一步思考同一时期中日两国分别发动的一场社会变革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两国社会背景、改革内容大体相似,可为什么结果却截然相反呢?通过横向比较中日两国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不仅提升了高层次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理解,也培养了高层次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辨析的能力。总之,教师在备课时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方法,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个别学生,针对每一个课时,既要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又要有开放型题目以拓展知识,为学生多提供材料、角度、观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吃得下”“吃得饱”,真正理解所学历史知识,获得历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