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艾丹:警惕农村生源减少加剧阶层固化

阅读:45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8/28 17:39:58
中国高校农村生源逐年减少,引起社会关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研究表示,在80年代中期到1995年之前的数据里面,北大农村学生的比例差不多在30%左右,最近一些年下降较大,在10%到15%之间。清华今年的本科新生中,农村学生仅占1/7。而中国农业大学今年新生中,农村生源十年来首次低于30%。(8月23日央视网)
造成重点大学农村生源减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越是有资源有条件的家庭越容易培养出人才,而出身贫困置身农村的孩子越是缺乏改变命运的机会。从教育起点的不公平到结果的巨大差异,注定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将加剧社会的阶层固化现象。可能会出现“富二代”越富,“穷二代”依然贫穷。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虽然城镇人口大幅增长,但不能成为农村生源减少的主要因素。毕竟,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如果农村孩子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那么他们的出路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都将难以改变。但目前的情况是,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高额学费可能让全家举债、高校毕业后面临找工作难,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寒门出贵子”愈发艰难。
从上学到就业,农村学生都处于弱势。拿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来说,偏远地区的学生获取相应信息都很难,更不谈花路费住宿费四处赶考。没有培优更没有家长陪读,农村和城市的教育环境差异导致差距。除了受教育的机会不等,踏入社会后还会遇到“比爹”,这让农村孩子就业时又输在了“背景”上。所读的大学缺乏竞争力,找好工作又缺乏“硬关系”,严酷的现实让寒门学子前途飘渺。
失去教育公平,遭遇就业不公,让农村的下一代失去很多改变的机会。久而久之,只会让现有的社会阶层更加固化,让处于弱势的人群感到无望,让想改变命运的农村学生没有上升通道。本来占有较多社会资源的人将更加如鱼得水,而本来没有社会资源的人将沉在社会最底层。这样的结果有悖于我们社会发展的初衷。
在恢复高考30多年后,农村生源锐减引发的社会问题需要高度关注。这不仅关系到占绝对多数的农村人口的受教育问题,更关系到我们社会未来的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社会公平,到了真真切切需要解决的时候了。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公平正义像太阳一样光辉”。一个公平的社会,能带给人们更多希望,让知识改变命运不只徒留空谈。
     来源:荆楚网  编辑:yan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