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学理论、重实践、写文章
十二年的教学研究经历,使我深切地体会到:读书、写作可以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 一个致力于读书、写作的老师,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教育智慧,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具体来说,我抓住了三个要素: 学理论、重实践、写文章.
当前,正全面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一场空前的革命,它顺应人的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的潮流,其背后有一系列新的教育理论的支撑.
常言说得好,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多年来, 我静心学习新课改中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如现代数学教学论、现代数学课程论、现代数学思维论、数学教育的价值、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等等,尤其下功夫研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 同时, 读一些教育经典、教育名著和现代教育专家的著作,学会与大师对话、与大师交流,使自己的思想受到启迪、心灵受到震撼,以加深对新课改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树立新的教学观、发展观和评价观,正确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少走了许多的弯路, 并为写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学理论不付诸实践,是没有成效的. 重实践就意味着将“学”与“做”统一起来.比如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课题:如何落实数学新课程的目标;如何重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学生(重点是如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怎样实现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等等. 这些问题不是新课改的教育理论能直接回答的, 它必须以新课改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通过激励理论的学习,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 我采用了一种新方法: 要求那些语言组织、运用、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以新教材上的阅读材料(主要是数学史方面的)为线索, 自拟题目,利用数学课堂前3分钟的时间在全班进行演讲,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或数学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并予以个性鼓励性评价. 这项活动,使参与者得到了有效锻炼,并重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 产生心理满足感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演讲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演讲背后的风景: 查阅资料、组织内容、分析思考、动手实践等等, 能力和素质在准备的过程中自然提高. 同时,对整个班级的学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参与演讲, 学习数学的热情十分高涨. 一次成功的尝试, 既让我增添了继续探索的信心,又为我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 通过实践,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感悟,又能逐步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巧,久而久之,就能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碰到的新问题,逐渐向教育艺术的目标迈进.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理论与实践之间往往又有一定的落差,尤其是新课改的理论还处在发展中,这种落差可能会更大. 必须寻求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落差的中介.笔者认为,对一线教师来说,写作就是最好的中介. 写作就是把自己读书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经验、感悟、困惑以及对一些教育现象的思考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写的过程就是检验理论的过程、反思理论的过程、丰富理论的过程、完善理论的过程、创新理论的过程.一线教师只要处处做有心人,就会发现遍地都是黄金,就能够收集到很多有“火花”的东西. 同时,从别的老师身上,从教学实践中,从书报杂志上,或其他媒体上得到的点滴收获和感想都应及时记录下来,提起笔时就要结合理论知识认真思考、仔细回顾、广泛联想. 当自己的思想得到整理、提炼后将产生新的见解和认识,便会发现新的问题, 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并向理性升华. 此时, 教学的艺术就会在你的课堂上自然地流淌. 写作的内容很广,如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师生关系、数学教育新理念、高考研究、校本教研、研究性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倡导小题切入、真知灼见、思想深刻. 写作的一般步骤是:积累素材——实践经验的反思、教育现象的思考、理论层面的探索;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理论、搜集相关信息;建立框架——主题、标题、提纲;形成文字——科学性、逻辑性、主题性;加工改造——流畅性、简洁性、文采性、创新性;投寄刊物——时效性、刊物特点;耐心等待——正规刊物一般需要3——4个月,有的更长. 其实,写作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平凡的教育生活之中, 关键是需要有强烈的教科研意识.
3 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