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国外高考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重视高校自主权

阅读:42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6/21 9:57:38
  统一考试是保证客观公平的基石
  同中国学生一样,多数国外高中生上大学也要踏上“高考”这座“独木桥”,通过参加入学考试获取入学机会。各国高考千差万别,尤其是对是否统一进行“高考”做法不一,有的国家主张“放”,允许各个高校自主招考;有的国家坚持“收”,由政府或社会机构组织全国统一考试。比较而言,“放”与“收”各有利弊,统一考试可比性强,更能体现公平、公开、公正;高校自主考试则体现了高校办学的差异性和招生个性化要求,但也可能成为滋生腐败和舞弊丛生的温床。为了扬长避短,许多国家采取统一考试与自主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在保证高考客观公平的前提下,回应和满足高校自主招生的主观需求。
  欧美国家过去一直强调高校自主招考,近年来则逐步加强了政府对高考的控制力度和统一管理。美国虽然没有政府组织的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却有着社会服务机构组织,并组织绝大多数高校认可的标准化大学入学考试,主要有学术评估测验(SAT)和美国高校测验(ACT)两种,SAT就是人们常讲的美国“高考”。
  英国政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考试,通过GCSE考试的学生还必须参加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GCE A-level)考试或普通教育证书补充水平(GCE AS-level)考试。
  法国高中生要想进入大学,必须通过全国性的高中会考(BAC),也称“业士考试”。俄罗斯为了克服因沿袭高校自主招考制度所造成的教育质量下滑、腐败现象丛生、高考成本过高、文凭得不到国际承认等问题,自2001年以来也走上了由“放”到“收”的改革之路,将高校自主考试改为国家统一考试。
  日本是一个学历主义社会,二战后也经历了统一考试和高校自主考试交替反复的过程。当今日本的高考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第二次为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由于日本儿童出生率长期下降,适合升入大学的青年也在逐年减少,大学之间的生源竞争趋于激烈,推荐入学和一般选拔制度日益受到重视,但它们仍然不能替代统一入学考试的中心地位。
  重视高校自主权与综合素质评价
  很多国家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同时,十分重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通过允许高校组织单独考试、细化考试专业类型、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等多样化路径,克服和避免统一高考带来的“一考定终生”的弊端。
  在加拿大,高校可以组织单独考试,学生不用参加统一高考,没有考分的“硬杠杠”,但各高校也有择优录取的“软杠杠”,要求学生学习至少6门大学预科或大学学院预备课程。
  澳大利亚首都区取消了高中会考制度,改为学生高中综合成绩加上一次地区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大学录取分。
  法国的业士考试分为很多专业类型,与中学的学业结构相联系,总体上分为普通、技术、职业三种,每类考试还细分为多种序列,包括必考科目、专业科目和自选科目。印度高考类型也很丰富,医学、理工、工程技术院校都开设单独的考试项目,类似于同类型大学的联考。
  实际上,自主招生的高校都有自己的选拔制度和入学标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校作出录取决定的主要依据。当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无不重视素质教育,普遍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和参考。
  英、法、德、日等国的考试科目除了统一的必考科目外,还有很多自选考试科目;除了笔试外,增加了小论文、面试、口试、实验等方式,考试内容则是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相结合。
  美国的SAT是一种典型的以能力考试为中心的测验,题目可谓千奇百怪,这无疑有利于打破死记硬背的弊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美国学生高中阶段学业成绩综合指标(GPA)甚至要比SAT或ACT更被大学所看重。此外,推荐信、课外活动、特殊技能和获奖证明等也都属于美国大学入学申请的审查内容。韩国高校也增加了志愿者活动、读书量、竞赛成绩等平时成绩在录取标准中所占的比例,还有一些特长学生通过“特别选考”进入大学。
  关注和保障考生权利与自由
  为了减轻高考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学生从容应对,不少国家给予学生参加多次高考的机会。美国的SAT每年考七次,ACT每年也可以考6次。美国在全国和世界各地设立数百个SAT考试点,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参加考试。另外,学生从高二就可以参加,录取时以最好的成绩为依据。
  韩国从2002年考试开始实行多层次考试,包括全国统考和各高校的随时招生考试,并从2010学年度开始,一年举行两次高考、分两天考试。为了简化考试科目,韩国将原来的13门减为4门,考试时间7天改为1天,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考试负担。日本则允许学生参加第一次考试失败,仍可挑战第二次考试,可谓“看成败,论豪迈,却不必重头再来”。
  为了充分保障在校学生以外的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法国大学入学资格DAEU制度规定,中断学业2年以上、参加工作2年以上或者24岁以上的青年都可以参加资格考试。美国则通过立法给予黑人、土著印第安人等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上大学的机会条件。对于每年为数不少的退伍军人,联邦政府出资帮助其完成大学学业,高校也为其设立专门名额和招录通道。日本专门设立了大学入学资格检定制度,给那些没有受过高中教育乃至初中未毕业学生提供高考机会。然而,如何在高考改革中兼顾效率和公平,对各国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有必要继续探求其破解之道。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yan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