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统已融入血液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生 齐兴达
今天,教我育我的清华迎来了百年华诞!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激动与喜悦的心情,向亲爱的学校表达最衷心的祝福!
回望百年,一代代清华学子把振兴中华、强国富民作为神圣使命,形成了百年清华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那是列强凌辱下,知耻自强、奋发图存的不屈气节;那是国土沦丧时,“一二·九”运动挽救民族危亡的铿锵疾呼;那是新中国成立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满腔豪情;那是改革开放春风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强音;更是新世纪新阶段,身处伟大时代的我们,“科学发展,成才报国”的坚定理想和执著追求!
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探寻真理,感受“学在清华”的幸福;在实验室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立下创新强国的志向;在社会实践中认知国情、增长才干,锤炼“行胜于言”的作风;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强健体魄,准备“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潜移默化中,百年清华传统已融入我们的血液,赋予我们担当的勇气和信心。不会忘记,汶川地震后,千名清华同学组成的献血长队排至深夜;不会忘记,北京奥运时,三千清华志愿者用最灿烂的笑容敞开胸怀拥抱世界;不会忘记,祖国六十华诞时,五千清华学子组成的毛泽东思想标语和科技发展方阵发出的“祖国万岁,清华加油”的呐喊;更不会忘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毅然扎根西部和基层,在每一片需要的热土上,定位着当代青年新的时代坐标,谱写出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壮美乐章。
各位敬爱的师长、学长,请相信,我们将坚定理想、砥砺品格、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传承百年清华精神,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在奋力实现祖国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倾注我们的每一份智慧,贡献我们的每一份力量!
百龄清誉称棠棣 万卷华章照古今
北京大学校长 周其凤
值此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北京大学和各兄弟院校,向清华大学的全体师生及海内外清华校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
100年来,清华大学培养出一代代治学之师、兴业之才和治国栋梁,创造出一大批科研学术成果,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发展史上谱写了璀璨华章。今天的清华大学,秉承优良传统、坚持科学发展,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正以追求一流的气魄、脚踏实地的姿态,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
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清华和北大比肩而立、荣辱与共。清华大学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学术风骨与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品格不谋而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思想精髓深深融入两校师生的血脉之中。值此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为纪念两校情谊,并表达诚挚敬意,北京大学特送上贺联一副:
资自强而载物,砥砺同行,百龄清誉称棠棣
取兼容以开新,交融共进,万卷华章照古今
这副贺联嵌入了“清华”二字,将清华和北大喻为“棠棣”,以此祝愿两校百年来唇齿相依、风雨同舟的兄弟情谊万古长青。其中,上联中的“自强”、“载物”、“砥砺”、“同行”,是两校师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共筑百龄清誉的生动写照。下联中的“兼容”、“开新”、“交融”、“共进”,昭示北大、清华作为最早进入国家“985”工程的两所高校,将在新时期全面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事业。
我们衷心希望清华大学与全国的兄弟高校加强合作、携手并进,为中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大学飞速发展的一个象征
耶鲁大学校长 理查德·莱文
很荣幸代表今天出席大会的各国大学带来对清华百年庆典的祝贺,更有幸的是今天将和中国国家领导人一起见证世界高校对清华的高度认可。
100年来,清华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清华17万毕业生中,许多人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这其中有中国国家领导人,首获诺贝尔奖的两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也曾在清华学习,清华培养的钱学森、朱光亚、钱三强等著名学者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耶鲁引以为荣的是,在清华大学建校初期,两校就有紧密联系,清华的前五任校长中有四位曾在耶鲁学习过。
任何到访清华的人都会对清华的发展速度留下深刻印象。清华在理学、工程、环境和可持续设计方面世界闻名,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的数量一直位居中国高校榜首,其在培养商界和公共政策领袖人物方面的创业努力也令人钦佩。
清华大学也积极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目前有27个与海外大学建立的联合研究中心。此外,清华还与丰田、联合技术公司和波音公司等30多家跨国企业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很幸运,耶鲁也是清华一些重要领域的合作伙伴。耶鲁与清华合作推出中国女性医疗管理领导力培训项目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干部培训项目。
世界各国的大学非常钦佩清华在学生海外培养和留学生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每年清华有超过2500名学生赴海外学习,同时有近2000名学位留学生和800多名访问学生来清华学习。正是这样的交流,使世界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而中国也加深了对世界的了解。
今天在座的各国大学校长都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中国大学的崛起,而清华正是中国大学飞速发展的一个象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获取推进大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中国政府作出了明智的决定,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一批高水平院校,吸引世界范围内的高端人才,这将使这些高水平院校有希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欧美一些人认为中国大学的崛起是一种威胁,这是一种短视的看法。正如全球化一样,教育的竞争是一种共赢博弈。提高全球教育质量将有助于人们扩大知识面和提高生产力。地球的命运取决于我们打破国界共同解决持续贫穷、疾病蔓延、核武器扩散、水资源缺乏、全球变暖等人类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的能力。
我想引用胡锦涛主席在去年7月中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结束今天的发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00年来,清华一直致力于实现上述目标。我想代表世界各国大学向清华大学表达最诚挚的祝贺。她即将走向新的百年,并继续为其毕业生的美好未来和整个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