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自主招生实施办法

阅读:135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1/22 10:25:20
  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自然资源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针对土地、植物、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开展综合调查与评价、开发与利用、保护与管理工作,从事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经济、资源信息技术等行业的应用型与研究型并重的高层次人才。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 资源科学导论、经济学原理、地质与矿产资源学、测量与地图学、地貌学基础、气候与气候资源学、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植物与植被资源学(含实验)、土地资源学、普通生态学、遥感原理、数据统计分析与实践、地理信息系统(含数据库原理)、管理科学原理、系统工程。
  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有:资源经济与管理方向:资源经济学、生态系统管理学、国民经济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生态环境评价与规划、资源测算的理论与方法、循环经济学、资源利用影响评价技术、资源政策与法。
  土地资源方向: 土壤理化分析、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生态系统管理学、土地信息学、土地规划学、生态环境评价与规划、资源测算的理论与方法、土地政策与法。
  (2)培养特色:
  ● 加强专业基础学习,学生对专业方向的选择拥有充分自主权
  前期不分专业方向打通培养,大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可在两个专业方向自由选择其一深入学习。
  ●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本科阶段按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学生既可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即进入社会就业,也可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即通过保送或者考试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或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优秀者可公派出国留学。
  ● 坚持小班授课,实现因人而异、充分挖掘潜能的精英教育
  依托具有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完整高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及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80%本科生课程均由教授、副教授亲自主讲,坚持小班授课,实现因人而异、充分挖掘潜能的精英教育,构筑高精尖人才培养通途。
  ● 设立本科生导师制,促使学生早期介入科研活动
  三、四年级采取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方式,加强师生交流,实现个别指导、因材施教。
  第5学期,教师根据各自的科研任务提出接收学生的条件,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兴趣,与相关教师沟通。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
  第6-8学期,学生通过参与导师组织的各类教学、科研活动,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锻炼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完成毕业论文;同时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前进入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阶段。
  ● 拓展学生参与实践机会,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安排包含实验和实习环节的课程。
  每学年暑期安排2学分的野外实习。各学年的实习内容与理论课程教学计划紧密结合。
  鼓励学生积极申请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2004-2010年期间,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累计主持各级各类项目49项,参加人数累计135人。
  ● 积极推进本科教育的国际化
  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马里兰大学、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及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等欧美多所大学在学生联合培养、人才引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设有直接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赴德国斯图加特深造、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项目。
  ● 设立高额度、高覆盖率的奖学金
  除学校颁发的各类奖助学金外,招生学院另设有总额高达200余万元的企业奖学金,学生覆盖率达到60%。所有类型的奖助学金覆盖率则达到100%。
  (3)毕业去向:
  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资源学科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随之不断扩大。
  毕业生的去向主要包括:
  继续深造:公派留学;攻读本校或其他重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优秀者可保送攻读硕士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直接就业:到国家和地方的资源经济、土地管理、生态建设、资源保护和利用、城市和区域发展规划等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相关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及企业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科研、技术研发等工作。
     来源:新浪网  编辑:kostba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