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2010高考山东卷试题评析 各科试题均有特点
阅读: 861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0/6/10 17:20:20
分享到:
2010年高考结束后,省教育厅、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立即组织驻济相关学科专家对今年高考各科试题进行了分析解读。6月9日晚,省招考院公布了相关专家的权威点评(详见A08-A11版)。同时,本报记者邀请济南市高中各科一线教师,对各个科目从授课备考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点评。
  语文:注重审美和人文
  今年山东语文卷特别注意处理好审美性和思辨性的关系,在考核语文能力的同时,引导考生关注人生态度、人生境界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选材上,今年的试卷除了延续关注人文性的特征外,还将思想触角伸向了古今中外的广阔社会,并特别突出了对经典性的追求。
  2010年是山东省高考实行自主命题的第六个年头。从总体上看,今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与往年一致,试卷难度不高于去年,质量不低于去年,在此基础上有适度创新,特色更为鲜明。
  一、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适当调整考试内容和题型结构,注重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
  与往年相比,试题在保持时代特色、生活特色的同时,更注重内容的典型性。
  今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第一和第五大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查的字音、字形、词语全部是常见常用的;二是“语言文字知识与运用”部分涉及的材料内容包括政治、历史、教育、艺术、卫生、气象、社会等多个领域,侧重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和问题。
  二、继续突出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作文题创设更有弹性和张力的写作空间,更有利于考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写作水平的发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考试说明》也把“探究”作为一种能力层级并提出了明确要求。2010年的探究题目是要求考生就小说的主要人物做出判断并作个性化解读和结合文本、新闻背景谈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相比较而言,开放性和层次感更强,在对考生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出要求的同时,更强调对考生个性化和有创意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一是语文性更强、思辨味更浓;二是与文本的结合更密切,更适宜于考查考生的知识积累与探究能力;三是更贴近文本的写作背景。尤其突出的是,它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中外优秀的文化遗产,关注对经典作品的个性化和有创意阅读。在问题的设置上,在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考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三、注重审美性和人文性,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在试卷选材的经典性方面做了新的探索。
  语文是语言文字,有着重要的工具性;语文更是语言文学,有着非常强的审美性。因此,语文试卷要“回归语文”,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力避“泛语文化”倾向,应保持并不断强化其自身的审美性和人文性。今年山东语文卷在继续贯彻这个思路的同时,特别注意处理好审美性和思辨性的关系,在考核语文能力的同时,引导考生关注人生态度、人生境界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和第七大题作文材料的选择,非常切合《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对于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作文:避免宽泛弊端
  作文题历来在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能力上占据重要位置。山东省实行自主命题以来,一直对作文的设题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005年的话题作文“双赢的智慧”、2006年的材料作文《星星》成功实现了从国家卷到山东卷的平稳过渡;2007年的话题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2008年的话题作文“春来草自青”在体现新课程性质和理念方面又有新的提升。2009年高考作文不再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而是要求直接以“见证”为题进行写作,减少了对考生思维的限制,更方便考生把握方向、确定立意。
  2010年高考作文在考试形式上又做了适度创新,选取俄国文学大家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作为材料,要求考生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作文。
  由于所选材料内涵较为丰富,考生在理解上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人生的复杂多样和丰富多彩、人生的魅力和美来自于生活的复杂和变化、光明和阴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阴影”对于人生之美的价值和意义,等等。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实现分层级考核的目标。在这里,材料既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也是一种限制。
  题目在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开放和发挥空间的同时,又做了一定限制,即围绕“人生”生发感想、展开联想,这样既避免了原先话题作文过于宽泛不着边际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某些命题作文限制过于严格的不足。
  从文体选择的角度看,考生可记叙、可议论,或描写、或抒情,也可以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这样,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更充分地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数学:从基础入手,许多都是常规题
  2010年数学试卷形式保持稳定,在大纲理念、试卷结构、题目数量以及题型等方面与2009年基本相同,保证了试题年度间的连续稳定。
  1、遵循考试说明,注重基础
  试卷紧扣我省的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无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许多试题都属于常规题。
  2、考查全面,注重知识交汇点
  2010年山东省高考数学文理两科试卷具有较为合理的覆盖面。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线性规划、向量、算法与框图、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填空题中得到了有效的考查;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数列等主干知识在解答题中得到考查,构成试卷的主体内容。同时,文、理科试卷都注重了考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知识点的交汇处设计试题。
  3、注重能力立意,体现文理差异
  2010年山东高考数学文理两科试卷突出以能力立意,强化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综合地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
  4、重视创新意识,凸显新课程理念
  山东数学文理两科试卷非常重视对考生的创新和未来继续学习的能力考查。两份试卷强调对思想方法的考查,尤其是对图形、图表语言的运用,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与整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都作了重点的考查。
  □赵树声
  2010年山东省高考数学文、理两科试卷,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有效的区分度,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英语“阅读”注重考查信息获取能力
  □李润田
  试题的“听力” 部分考查考 生在听懂对话或者独白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选项进行判断选择,着重考查考生听的能力。试题以考查考生对真实的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为目的,要求考生能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话,如购物、交通、学习生活等。话题覆盖面广,对话内容逻辑清楚、话语流畅。
  阅读部分仍然注重考查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阅读量。试题词量与短文词量的比例大大优化。2010年的阅读理解部分严格控制试题题干和选项的用词数量,试题的设项更加简洁明了,使得考查目标更加明确。
  合理控制了超纲词汇的数量。今年的试题在词汇的使用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整套试题中除阅读理解部分有少量不影响答题的生词外,其他部分基本上没出现超纲词汇,阅读理解部分保留少量的生词,符合平时阅读的实际情况,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阅读表达题重视语言的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把语言知识放在实际的语境中考查,注重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和应用性。
  “写作”部分注重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写作任务有明确界定,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符合考生的英语水平,各层次的考生均能够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示其英语写作能力。
  对语言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语法项目和词汇的考查上。
  今年的试题在题目设计上也下了很大功夫,语法和词汇知识、完形填空、阅读表达以及作文都在设题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努力。以阅读表达78题为例,这是一个相对固定的题目,难度较大,不好控制。今年的题目设计非常合理,该空前后文字行文连贯、关系密切,有足够的信息引导考生往正确答案的方向思考,但是要正确表达又非易事,不同层次的考生会在表达上体现自己的英语水平,这个题目真正既考查了考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用英语去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能实现阅读表达题的考查目标。
物理:以生活科学前沿等为背景
  □周大有
  2010年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考查了五种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试卷主要有以下特点:
  1、稳中有变,敢于创新,控制难度和区分度
  今年试卷结构仍保持稳定,各题型所占分值基本不变。在实验题的设计上仍采用一个力学实验、一个电学实验的模式来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试题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也大多是常规、典型、为考生所熟悉的,但考查的角度及呈现方式均有创新。
  2、知能并重,形式多样,注重考查科学素养
  试题着重考查了考生对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查了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科学素养。在考查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同时,体现了高考命题者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对考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考查立意新颖、不落俗套,这就要求中学物理教学摆脱题海战术,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教学和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
  3、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引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试题以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前沿为背景,关注科学发展现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题联系实际和科学探究,命题重视课本上实验,但又不是简单照搬,而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化学:着重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
  □赵景华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突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试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稳中有变,难度适中
  整卷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化学基础实验、有机化学基础等有机地融为一体。
  2、设点全面,主干突出
  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依托,着重考查考生化学科学素养,是化学考题命制的立意主旨。化学必做题仅10题,却涉及了生活中的化学、化学思想方法等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
  3、注重双基,突出能力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取材考究,立意高远。在问题设置上,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从较低起点入手,以能力考查为主导,注重化学科学素养。
  4、立足实践,注重应用
  试题的情境设置都是依据生产实际,而不是刻意杜撰,试题内容尤其是Ⅱ卷填空简答题,涉及到生活、化工、环保、材料、医药、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立足实践是本年试题鲜明的特点。
  5、指向明确,引领课改
  今年的考题,在整体上具有明确的指向,指向能体现化学科学本质的主干知识,指向化学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能力立意,不偏、不怪,对今后的化学教学无疑也会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生物:实验是重点考查目标之一
  □李炳全
  2010年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与往年相比,质量稳中有升。现将试题的总体特点浅析如下。
  1、紧扣中学教材,贴近中学教学实际
  试题十分重视对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
  2、突出主干知识,重在考查能力
  分析统计今年的生物试卷,绝大多数考点是Ⅱ级要求,选修题目少数几个属Ⅰ级要求,考点都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
  3、突出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生命科学,因此实验考核是高考生物试题的重点考查目标之一。
  4、关注生物科技发展,提高科学素养
  2010年正值摩尔根发现白眼果蝇和果蝇作为模式生物100周年,27题就是以果蝇的相关研究作为材料,考查考生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5、合理分布考点,恰当设计难度
  今年的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还兼顾对各考点的覆盖面。另外,还以探究性课题的形式考查了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总之,生物试题知识密度高,整合性强,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特点。
在今年的山东高考文综试题中,创设新颖视角来考查主干知识成为政治、历史和地理三个科目的共同选择。例如政治科目中,要求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主题写一篇时政评论;历史试题则超越和突破教材,从崭新的角度和视角重新整合知识;地理科目通过关注不同区域背景下的两工业区的发展轨迹来开拓学生的视野。
  政治贴近学生生活挖掘地方资源
  2010年试题的设计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很多题目的背景材料,都和教材中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密切联系。
  如选择题第17、18题,以“一拖二”的方式呈现,题肢设计具有较强的迷惑性,解答此题需要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调动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辨别,从而实现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模块间知识的内在统一和有机整合。
  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素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实现了考试说明中的考点、教材中的重点、社会上的热点的有机统一。
  试题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坚持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如第37题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从“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到“《沂蒙》、《南下》等影视剧”在试题中的运用则达到了从山东省的地方资源出发,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的目的。
  试题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第36题以2009年中国外交活动为背景,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主题,要求考生根据要求写一篇时政评论。该题通过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根据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历史变平面考查为立体考查
  命题在“ 意料之外、 情理之 中”是近年新高考命题和答案制定反映出的一个鲜明特点。例如,第11题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考查,材料是当前教材中没有涉及的,但近代化史观是新课程标准确定学习内容的依据,所以,它并没有超出教材的范畴和考生的认知水平,考生只要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和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内容,就可以推理得出正确答案。
  试题以“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为指导思想,注重考查考生解读史学文献、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是否能灵活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7题以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为主题,“一个历史事件四面八方立体挖掘”,重点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辩证地、创造性地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三个问题“偶然与必然”“发现与相遇”“交流与发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观和整体历史思维以及综合运用学科方法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该题的设计实现了由原来的平面考查到现在的立体考查的转变,实现了由原来的知识综合到现在的能力综合的转变,这是对传统题型的创新和超越。
  历史试题均不拘泥于教材知识点的具体表述,而是超越和突破教材,从崭新的角度重新整合知识,由“新材料”来创设“新情境”。
  地理多种图表考查能力
  今年的地理试题均以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为考查重点,内容不偏不怪。
  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形式则是“经典问题、新颖视角”。如学科内综合题第26题,以考生最熟悉的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为区域背景,关注不同区域背景下的两工业区的发展轨迹。该题带来的启示是: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思维定势,不同的比较会生成不同的认知,便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
  所有的非选择题的能力考核目标均涵盖“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中的三项或四项。其他试题的能力考查要求也十分明确且层次清晰,从观察、理解、比较、分析,到推理、判断、阐释、论证等,都较好考查了考生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和能力。
  图表是地理知识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地理特色的体现。通过典型的、新颖的、多彩的图表和文字材料,给考生判读、分析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为考生创设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平台。
  试题取材广泛,关注、隐含和折射的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较多,如第26题第(5)题,通过对昆山市经济发展的区位分析,映射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而对其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上海市,也是近期通过世博会备受关注的一个城市。
 
来源: 大众网-齐鲁晚报 编辑: yanzi123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