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一个学生,第一年高考落榜,来到深圳打工。半年的异乡漂泊生活,让他尝遍人生百味。他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信。
在信中,他说:“王老师,感谢您为我们年轻人写出这样一本好书。我经过痛苦反思,终于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今天,我就要打点行装回湖南了,我要复读,开始我的新生活。等我考上大学的那天,我一定会上北京,向您报到。”
在半年的打工岁月里,这个年轻人承受着没有学历、缺乏知识所带来的种种艰辛,生活第一次向他露出狰狞的面孔。历经了生存的压力,再来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他显得格外从容镇定。我想,以这种心态从头再来,这孩子将来的路必然会多一些平坦,少一段坎坷,多一份拼搏,少一点畏缩。我并不提倡复读,但在目前的教育和就业形势下,复读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顽强的品质、高远的追求,令我感动!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经常遇到一些“钻牛角尖”的学生,他们高考志愿只报清华、北大,或者复旦。总之必须是他满意的学校,绝不降低要求。今年考不上,那就复读,明年再考。每一次,我都要给这些学生做大量的工作,跟他们讲:“成功的道路千万条,别拿青春做赌注。”不过,打心眼里,我很敬重他们。他们没有学上吗?他们没有前途吗?都有!这些学生,小小年纪,为了人生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就顶着巨大压力拼命进取,这种精神弥足珍贵。
虽然我不完全赞同复读,但本着“不以高考定终身”的原则,我认为以下三类孩子可以选择复读:第一类:高中没有投入学习,没有充分挖掘潜力的孩子。第二类:高考志愿报得不理想的孩子。第三类:平时成绩好,临场发挥失常,未达到自己目标的孩子。
我在青岛二中工作期间,有一个朋友是海军四〇一医院的院长。
他女儿高考没有发挥好,知道分数后,全家都很沮丧。是勉强上一所普通大学,还是复读一年再搏名牌大学?在这个问题上一家三口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老爸心疼女儿“受二遍苦
遭二茬罪”,不赞成复读,赶紧联系了一所部队院校;妈妈认为女儿能够东山再起,动员亲朋好友说服爸爸,力主女儿复读;女儿犹豫不决,但倾向不复读。
全家人为此热战完了闹冷战,谁也不搭理谁。胶着态势下,他们找到了我。我教过这孩子一年,立即做出判断:孩子基础好,潜力大,复读必胜。但是,孩子对复读畏首畏尾,怎么办?于是我跟她谈:“第一,复读这一年,肯定要吃大苦,但如果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一年会过得很快。所以,这个苦绝对是可以克服的。”
“第二,有些孩子之所以复读后成绩反而一年不如一年,是因为选错了老师,选错了学校,带着一种失落、一种遗憾,甚至是一种不安的心态,投入后面的学习。所以,只要找到一所负责任的学校,加强心理引导和日常关爱,就不用担心退步。
“第三,复读一年后,你至少还能读现在的大学,不会退步,所以几乎是零风险。”
一不怕苦,二不怕败,再有家长保驾护航,孩子不再失魂落魄,决心放手一搏。于是家长开始为“复读计划”四处考察。不能留在原来的学校,那样会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也不能奔赴太远的学校,那样无法及时掌控孩子学习的质量、进度。最后,家长选择了青岛平度九中,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封闭式管理,师资力量强,培养细致周到。
从小生活在大都市的姑娘,突然来到了一个农村中学,一时很难适应。孩子总是听到一群老鼠在床底下“欢歌跳舞”,上半夜怎么也睡不着。一开始,她成天哭:“干吗要复读?为什么要遭这样的罪?”然而,当学习的压力扑面而来时,这点苦也就不算什么了,
一年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孩子第二次的高考成绩,整整提升了100分!最后拿到北京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欣喜不已。
在挫折的磨砺中,孩子培养了责任心、自制力、自信心,这一切不仅在学习中很重要,而且在孩子的整个人生中也是排第一位的。一个人拥有了这些优秀品质和能力,即使考不上一流名校,也一样会成为社会精英;没有这些品质,无论接受多好的教育,终究是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