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评论:高校给就业率掺水真那么无可奈何吗?
阅读: 265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7/6/17 9:41:44
分享到:

  麦可思研究院12日在京发布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总体稳定,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等依然是大学生主要就业去向,且比例持续上升。(《人民日报》6月13日)

  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的蓝皮书固然可喜,但在就业率统计过程中,相当一部分高校存在舞弊行为。譬如,通过要求学生开具灵活毕业证明等手段,故意掺水,虚假抬高学生就业率。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身处毕业季,我真切感受到了高校就业率掺水究竟有多严重。有些院系居然让尚处在实习阶段的学生开具灵活就业证明,以此拔高就业学生数量。更有甚者,以毕业证相威胁,逼迫学生开具就业证明。

  毫无疑问,这样的做法容易使学生失信于职场,不利于保障学生合法权益。譬如,曾有媒体披露,西北师范大学某学院多达数百名毕业在报考基层服务项目时,发现自己已经“被就业”,险些无法报考。

  即便冒着损害学生权益的风险,某些高校院系仍执着于就业率掺水,原因何在?

  现下,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往往向高就业率的专业倾斜,如果某院系就业率太低,其招生规模就有可能被压缩,甚至整体裁撤,对于某些专业类高校的边缘学科来说尤其如此。站在某些学院领导立场上,自然有危机感。

  专业设置还只是就业率所影响的一个方面。据悉,高校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的项目多达18项,不仅涉及每年的年度招生计划、专业设置,还包括资金投入力度、高校评估等。因此,虽然我们痛恨就业率造假,但在就业统计掺水动机仍存的大背景之下,都似乎无可奈何,无论多严厉的手段都是扬汤止沸,难以根除。

  有人说,要平抑高校就业率造假势头,就必须将就业率统计与教育拨款、招生指标和专业存续脱钩。也唯有如此,才能遏制高校院系虚报就业率的动机。

  但这样做是矫枉过正,不利于将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相对接。况且,我们也不能以制造一个新问题的代价去解决一个旧问题。

  相对而言,不如引导高校更加关心就业质量。譬如,为高校统计就业率统计机制引入“就业质量”作为重要指标,以此来对冲就业率所占比重。这就使得高校在关注就业率的同时,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层面发力。

  而且,以往毕业生的就业率统计主要是由高校上报政府教育部门,然后再由高校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此举将裁判员和教练员合为一体,明显缺乏必要监督。因此,要打破这一局面,引入无利益相关的第三方主体对学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行统计尤为重要。

  只有多措并举,一方面引入就业质量作为评判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一方面用监督机制框定毕业率造假现象发生数量,才有可能减少乃至杜绝就业率注水现象,最终避免教育部门对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误判。(韩中锋)

  原标题:给就业率掺水真那么无可奈何吗

  责任编辑:戴全英

来源: 网络 编辑: xuesh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