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 2640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0/4/17 17:25:25
分享到: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般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等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过程尤为重要。为此,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化学教学中的根本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想,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正确的途径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下面,本人就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就这个问题略作浅谈。

1、精心设疑,激发学生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思维和激发起求知欲望,感觉

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思考,思维也就无法积极主动地展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CO2的实验室制法时,为什么是用稀HCl而不用稀H2SO4或浓HCl?为什么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而不用Na2CO3;进行H2的可燃性教学时,可启发学生思考:纯的H2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H2不纯呢?为什么?在讲COCO2的性质时,可利用性质的以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COCO2的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与积极性激发出。

当然,问题的设置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开质疑问题,给学生创高良好的思维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比较,设计或改造一套比原来更完善的方案。例如:初中化学教材中,H2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

提出质疑:按书本中操作发现,如果反应中酸液不足或想暂时停止实验而又不想浪费药品时,怎么办?能否想办法让实验过程中可随时添加酸液或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分析:想随时添加酸液就应该给它接上一个可添加酸液的仪器,而想控制反应的进行就是要设法让酸液与锌粒随时控制接触或分离。

改进:分组设计,展示并说明方案的原理工和操作要领。得出改进的装置如下:      

 

分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上述实验操作设计,学生激情高涨,很有成就感,激起了创新的欲望,为今后自主学习和创新打下了基础。

3、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其他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

31通过实验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原理”即是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可以从以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变化实质——选用哪些化学物质(有时还应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发生什么特征的反应?属于何类型的变化?结果如何?为什么得这样的结果?

定量关系——反应物之间采用怎样的物质的量(质量、体积或粒子的数目)的关系?为什么要采取此种定量关系或过量关系?

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怎样的物质的状态,变化温度,压强或催化剂?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条件?

32通过装置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装置原理”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个具体实验的目的,应当选择的何种仪器、何种设备、采用何种组合连接方式,可以从以下引发思考:

仪器选用——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质,检验,干燥,收集,吸收,分离,缓冲(安全)的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

配套组合——根据实验需要选用仪器的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塔配?为何这样?能否做某种调节或代用?

连接顺序——为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的连接顺序和安装与拆除的先后顺序为何要这样?不遵守此顺序会带来何不良后果?

33通过操作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操作原理”指的是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活动的理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操作步骤——为过到某实验目的,应当经过哪些操作步骤?这些步骤先后顺序如何确定?这什么要经过这些步骤?为何要安排这种顺序?省略或调动这些步骤会有何影响?

注意事项——实施某个实验步骤时应注意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原因何在?

安全措施——实验过程可能会出现哪些事故?如何防止?万一出事故应如何处理?依据何在?

当然,在进行实验活动时,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的实际出发,抓住侧重点展开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典型的实验探索入手,上升到一般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的层次。

4、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如利用一题多解,启发学生广泛联想,拓宽解题思路的广度。

例如:现有两只规格相同未贴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的浓硫酸和浓盐酸,请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区别开来。

答题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41利用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不同区别

经过提示用学生的相互讨论,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而概括得出:

(1)打开试剂瓶,有白雾形成的为浓盐酸,没有的则为浓硫酸。

(2)打开试剂瓶,用扇闻法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浓盐酸,反之为浓硫酸。

(3)分别用手掂量两同体积的试剂瓶,较轻的为浓硫酸。

(4)分别倒取两溶液少许,有粘稠感的为浓硫酸。

(5)分别取等体积的两种溶液用天平称量,质量较大的为浓硫酸。

(6)用密度计分别测量其密度,较大的为浓硫酸。

(7)分别取等量的两溶液,用水稀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的为浓硫酸。

(8)分别等量的两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变大的为浓硫酸,质量变小的为浓盐酸。

(9) 分别取样作潮湿气体的干燥剂,后接无水CuSO4的验证实验,若无水CuSO4不变色则原剂为浓硫酸,否则为浓盐酸。

42利用浓硫酸和浓盐酸的化学性质不同区别:

(1)分别蘸取少量两液体于纸上或火柴棒上,先变黑或碳化的为浓硫酸。

(2)取样稀释,分别加适量的可溶性钡盐,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试剂为浓硫酸。

(3)取样稀释,分别加入少量的BaCO3CaCO3固体,有持续气体放出且固体消失的原试剂为浓盐酸,先有气体放出后反应逐渐停止的原试剂为浓硫酸。

 (4)取样分别加入适量的铁片或铝片,出现钝化现象的为浓硫酸。

  (5)打开试剂瓶,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上方,试纸变红的为浓盐酸。等等。

  只要将学生思维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就能够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面提高学习思维能力。

总之,中学化学教学应以培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为目不标,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人的一切能力的基础和核心。科学证明,思维能力是可以由训练而获得提高的,一个智力平庸的人可通过正确引导,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成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或网站:

1、 周百斌,崔凌飞主编/中学化学/(哈尔滨)2005.92006.4

2、 解军主编/中学化学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2005.1220064

3、 何棠棣,李伯黍,吴福元/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 郑长龙/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来源: 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 yuandding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