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议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
阅读: 748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0/3/31 10:55:36
分享到:

一、背景

  我校与清华同方合作,在引进清华同方部分资源库基础上,定制开发了新课程教学平台。学校为两个实验班搭建了无线网络环境,学生在教室内可随时访问校园局域网及指定的互联网。历史学科也进行了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实践,以下就以《开辟新航路》为例谈谈实践的过程和反思。

二、实践

  1.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传统做法

  网络环境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已经有过很多尝试,适当地使用图片、录像资料等,确实能给学生一种直观,增加学习的兴趣。以本课为例,《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是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第3课,高一第二学期的内容。对于新航路开辟,多数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具体内容不记得了,所以在导入部分用了一段《大国崛起》的片头,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教师重点突出的是站在全球的视角,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历史的开启点——新航路开辟。从这点来说,片头的制作真的是大手笔,给学生非常直观清晰的视觉指引,是教师的语言所不及的。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这四位为新航路开辟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大多数学生是有一定记忆的,但不确切,所以教师还是用了图片、地图和一些文字资料,帮助学生通过阅读逐渐回忆这些初中学过的知识。当然,这些只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仅仅满足于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和历史事件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又做了以下一些新的尝试。

  2.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新尝试

  (1)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整理

  本课中,新航路开辟的代表人物、支持国家、主要线路等知识,虽然初中已经有过交待,但在高一课本中还是属于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所以设计了整理知识,自制表格的环节。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设计表格中的内容,并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整理,完成表格的整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完成对课本知识重新梳理、分类的过程,并把结果呈现在自己的电脑上,而网络在此起到了让学生审视自己的成果,并对比他人成果的作用。

  以下是多数学生整理的表格:

时间

支持国家

探险家

航线

15——16世纪

葡萄牙

迪亚士

西欧——好望角

伽马

西欧——印度

西班牙

哥伦布

西欧——美洲

麦哲伦

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中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经历看似简单,其实是本课开展一系列后续活动的基础,所以为了及时对这一内容进行巩固,教师还设计了作业检测这一环节,通过4道选择题,及时检测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这一环节中,网络的作用很明显,它既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及时反馈。

  四道选择题:

  1.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走在最前列的国家是

  A.葡萄牙和俄罗斯   B.英国和法国   C.西班牙和葡萄牙   D.美国和德国

  2.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却误以为已经到达印度的人物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达·伽马

  3.率队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达·伽马

  4.《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但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

  A.迪亚士船队    B.哥伦布船队   C.麦哲伦船队   D.达·伽马船队

  学生对前3题基本没什么问题,而错误主要集中在第4题上,教师再讲解时关注了地理概念,学生的问题马上解决了。

  (2)网络环境下的观点交锋

  在讲到如何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这一环节时,教师引入了几段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阅读后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你赞同谁的观点,不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这个环节是学生热情最高的,因为对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很希望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不一定非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哪怕引起大家的争论都是件值得得意的事情。所以,当学生在教学平台上亮出自己的观点,并浏览别人的意见后,他们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更加有的放矢了。

  教师介绍的观点:

  美洲的所有历史源于哥伦布的4次航行……今天,美洲许多独立国家都把这份功劳归功于哥伦布这个刚毅的热那亚后代,正是他跨越重洋为美洲人民带来了基督教文明。

        —— 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 《海军上将:哥伦布生平》1942

  在哥伦布登陆加勒比海岛屿(欧洲冒险家把它称为易斯帕尼奥拉岛)的21年之后,曾经人口稠密的岛屿变得荒凉了。800多万人口由于暴力、疾病或者绝望被夺去生命。在易斯帕尼奥拉岛发生的悲剧完全可以同日本广岛的惨剧相提并论(在广岛投放的原子弹夺取了13万日本人的生命),而对整个美洲历史来说,易斯帕尼奥拉岛仅仅是一个开始。

             —— 大卫·E·斯丹纳德《美洲大屠杀》1992

  当两个种族首次在美洲的东海岸会面的时候,充满了一种和谐、无拘无束的气氛。新来者本应该接受土著居民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但是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哥伦布以一种傲慢和轻蔑的态度看待土著美洲人……哥伦布在书信中提到黄金……香料……以及应该被装运上船的奴隶’……”

                  —— 乔治·P·卡普特《变迁之种》1992

  学生发表的观点:对美洲太残酷了”“对美洲太不公平了”“美洲也是有变化的”“对于全球的发展和进步来说,美洲作出的牺牲也是必要的等等。

  三、反思

  1.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及时更新

  对很多教师来说,网络教学并不陌生,但真正实现网络教学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这里并非只是硬件环境的限制,而是教师的理念首先限制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所以首先就要区别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教学的不同,网络环境当然包括以前多媒体教学的各种手段,但同时教师还必须注意到一些多媒体教学无法使用的教学手段,比如师生间的交互,学生练习或发表观点的及时反馈等等,应该说,网络环境的这些功能发挥得好才更能体现课堂教学中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因为我们能更及时地掌握更多学生的所思所想,让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所以,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在需要理念更新的同时,还要更新一些基本的网络技术,培养课堂上更好的应变能力。

  2.网络环境下可以让课堂得到延伸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互活动,但同时也增加了单元环节内的教学时间。所以在某些环节上就会产生教学时间不够或教学不尽兴的感觉。于是就应该考虑把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做一个延伸。对于有些有一定基础的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抛出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而对于有些比较难的话题,教师则可以放到课后让学生通过平台再上传意见。像本课的情况就可以考虑采用前者的做法,让学生有所准备地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地观点交锋,这样课堂就会更精彩。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平台下的历史教学我们只是进行了一小步探索,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比如师生交互的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还有什么更合适的做法、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地为课堂教学的主旨服务、网络环境下的文科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兼顾等等,我们还要做更多的探索。

 

来源: 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 wangpeng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