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高考文科生冲刺复习:不背书也能提高分数
阅读: 305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5/5/9 11:46:58
分享到:

  在大家印象中,文科生就是背背背,好像把书背熟了,高考就能考高分一般。其实不是的!现在高考命题趋于灵活,就算是书本倒背如流,但不会用,一样也会做不出题。

  离2014年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依然有很多文科考生处于盲目的背书状态,可是这一年的考试也许从一定程度上告诉一些考生,你背的东西很多时候都用不 上,或者考试的时候才觉得有很多东西没有背到,但是很少有考生反思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努力背书却不能大幅度提升成绩?在以往的文章中,一直阐述,文综学习 仅仅靠死记硬背肯定不行,结果很多学生不解,那么不背书怎么办?现在到这个时间点上,再给学生讲什么文科的思想估计已经来不及了,站在现实的角度上,考生 目前对于文综复习,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将“死知识”变成“活考点”了,这样也许是最优化的方式。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办,给考生们的建议如下:

  一、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提升效率

  很多学生对知识似乎很熟悉,可一到考试中,就错误百出,特别是文综的历史部分,这要归结为考生看书效率低,不是看了,背了就能提升成绩的,一定要知道,看 书是为了考试服务,在平时的看书过程中,如果考生没有总结考点的话,那么很可能读百遍书对考试考点都能显现。那么这里给考生们举一个例子,例如说考生在归 纳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时候,归纳到以下内容:

  1.春秋战国:

  这个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期。

  经济上: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封建剥削方式形成;农业、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商业日益活跃;小农经济开始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政治上: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如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崩溃,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初具规模;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成为两个对立的基本阶级。

  军事上: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使国家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并促使了民族的融合,从而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文化上: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争艳,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不少世界领先的成就。

  2.秦汉时期

  经济上:秦统一后通过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汉时期,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迅速,牛耕的广泛推广,耕犁安装了犁壁,播种的耧车发明, 二牛挽耕出现,水利出现了漕渠、六辅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丝织品水平很高,煤成为冶铁原料。东汉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两汉商业呈现繁荣局面,城市设 有专供贸易的“市”。

  政治上:秦统一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到了汉武帝时,得到了完善和巩固……

  文化上:……

  那么考生在看到以上内容的时候,仅仅靠背诵肯定不行,务必要知道上面的内容中可能涉及到哪些考点,需要建立联系和思考,只有这样死的知识点才能变成活考点,例如考生在看到上述内容之后进行了如下思考:

  (1)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考生联系到不同时代的手工业和农业特点,例如原始社会我国就产生了原始农业,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成为独立的部分。再联系到西汉精根细作农业的发展、、、、

  (2)煤成为冶铁的原料。联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灌钢法,联系到北宋时期煤广泛用于炼钢冶铁。那么在考试的时候,“煤成为冶铁原料和广泛运用与冶铁时代不一样,因此说可能就设置了考点”。

  (3)“军事上: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使国家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并促使了民族的融合,从而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像这样的语句,可能会成为考试题目的 答案,而这些答案并非考查考生背书的能力,而是从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就是这样的类型。

  (4)“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迅速”与宋元时期“精耕细作的生产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混淆的话很那么可能就会出现错误。

  (5)“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初具规模”这是春秋战国时代标志,而有的选项故意设置成“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始于秦汉”,于是考生如果没有仔细分清的话可能就被带进误区。

  此外还有水利、文化等等,纵向联系起来考查,考生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如果知道一些知识点怎么用的话,并且将之与命题方向联系起来,那么效率肯定不错,比传统的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二、在答题中回归知识

  这个是与上面相互对应的,从哪里就可以到哪里去。很多考生在做题或者考试之后仅仅盯着自己得了多少分,如果分数可以的话那么就算过去了,如果分数不理想, 有的迷茫,有的失望,很少有学生能全面寻找自己在做题的中不足,并且安排下一步复习怎么办。同时还有很多考生掉进题海中,做了很多题,成绩却没有提升,离 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如果考生不能从做题中认识到什么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备考中依然可能处于无效的境地。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么很长一段时间以 来,如果成绩不理想,那么为什么不通过做题总结一下自己到底是哪些环节出现问题了呢?并且安排计划,逐步弥补和完善。

  例如说考生在做政治题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一道选择题: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推进这一改革的目的在于:

  (1)增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功能

  (2)运用财政政策保持经济运行的态势

  (3)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那么考生在解答这样题目的时候,直接用到的知识点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果考生这两个知识之间混淆不清的话,答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错误,即便这道题错 了,考生也能意识到以后备考中需要弄清楚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如果考生对知识点不清的话上面的(2)就没有办法直接判断。还需要从做题中回归知识点。

  尽管说离高考时间很短,可是考生在这段时间内依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无论是看书还是做题,都能取得效果,前提是让死知识变成活考点。如果做到这样的话,再加以训练,在训练中积累和完善,那么相信成绩肯定能得到飞速提升。

  来源:腾讯高考

来源: 网络 编辑: xuesh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