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报考指南 >  阅读文章
超级中学从来都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
阅读: 269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5/4/11 17:04:10
分享到:

  素质教育培养的无疑是多元的人才,是不“唯分数是论”的一种模式;而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往往是做题机器,是以高考拿高分为目的的一种模式。

  湖北黄冈中学曾被誉为高中教育“神话”,高升学率、高获奖率给这座位于鄂东大别山区的城市带来无尽的荣耀。上世纪90年代,黄冈中学老校区150亩的校园成为热门旅游景点,无数人前来取经。但随着高考改革、新课标改革,奥赛与高考脱钩、高考试卷分省命题等政策的相继出台,黄冈中学的优势渐失。荣耀了近30年的黄冈中学,逐渐走下“神坛”,并开始正视改革浪潮下的“没落”:1999年后再未出过省状元,2007年以后,再也没有拿到过国际奥赛奖牌。

  在很多人看来,黄冈中学正在没落。至于具体的表现,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1999年以后,就再也没有出过省状元;二是自2007年以后,就再也没在国际奥赛上拿过奖牌;三是一些好的教师也流失了,去武汉的中学任教了;四是每年的高考,黄冈中学的高分人数虽然还比较可观,但早已不是那么“突出”……按着传统的评价系统与评价意识,这样的黄冈中学,的确是“辉煌不再”,的确是没落了。

  但是,这样的评价方式,其实是“很功利”的,也是对应试教育的畸形崇拜。即不管学生的一切,无论其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才能如何,只要学生是做题机器、能拿高分,并且能考上好的学校,这样的教育就算是成功的。这样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宣扬了不必要的教育锦标主义;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剧了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可以说,黄冈中学之前的“辉煌模式”,只是升学教育模式的成功,说到底,也只是一所“成功的大学加工厂”罢了。

  这样的黄冈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其实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也与素质教育改革目的背道而驰。素质教育培养的无疑是多元的人才,是不“唯分数是论”的一种模式;而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往往是做题机器,是以高考拿高分为目的的一种模式。简单对比之下,其实不难发现孰高孰低,可为何?类似黄冈中学一般的“超级中学”,曾引起无数学习与家长竞折腰呢?甚至以膜拜的姿态前来学习呢?

  答案不言而喻,即当前的教育设置、当前的家长观念,仍然绕不开“分分分,孩子的命根”这一理念。如今,黄冈中学提起要振兴的口号,从言辞之间大抵可以判断,所谓的振兴,不过是一种回到过去辉煌的方式。但很显然,超级中学从来都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相反,还会给基础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因为其挤压了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与生源,客观上造成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就此来说,黄冈中学的没落,对当地的教育发展而言,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这样的现实,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黄艳所言,“超级中学”就是教育的“癌细胞”,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教育的“闯红灯”行为实行“零容忍”。就此来说,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便是要将“超级牛校”拉下神坛。具体来说,便是要让教育多元发展,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平等发展;摆脱唯学历论;建立科学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在关注学生高考学习之外,还要重视生活教育的发展。毕竟,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健全的学子,而不是考试的机器。

  来源:荆楚网

来源: 网络 编辑: xuesh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