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隋炀帝墓西北角再现砖室墓 萧后牙齿去向成谜
阅读: 187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4/10/30 18:01:12
分享到:

核心提示: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身体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约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的鉴定,结合文献记载,判明墓主人是隋炀帝萧后。

  昨天,由中国唐史学会、中国考古学会、扬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扬州大学、扬州市文物局承办的“隋炀帝与扬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扬州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40多人齐聚扬州,共同探讨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这一重大考古成果。副市长董玉海出席。

  在昨天的学术研讨会上,市文物部门披露了目前考古工作的最新进展。去年4月,扬州隋炀帝墓的考古发掘,引起国际,国内广泛关注;经过7个多月的科学规划和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目前,我市相关部门在继续做好考古发掘和本体保护工作的同时,已委托权威机构编制隋炀帝墓保护规划和展示利用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透露,在隋炀帝墓和萧后墓旁边,还发现了一座可能相同年代的古墓。“去年年底,我们在隋炀帝墓葬的西北角发现一座砖室墓,长度大概在五六米,目前来看,与一号墓、二号墓同一历史时期的可能性非常大。”他说,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中,考古专家也期待会有惊喜出现。

  现场研讨

  为何墓里有鎏金铜铺首?萧后牙齿去哪了?

  隋炀帝墓萧后墓仍有五大谜团待解

  昨天,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在考察隋炀帝墓考古发掘现场、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展时,也抛出了一些疑问。

  谜团一

  4件鎏金铜铺首为何出现在墓里?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昨天在考古现场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场景,例如,一号墓的墓道位置还发现了已经炭化的梯子。梯子制作得很简单,有考古专家认为,这是建墓时使用的墓梯,但是齐东方提出了疑问,是不是墓葬上面有建筑呢?在参观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展时,发现4件鎏金铜铺首尺寸大,规格高,与墓葬的大小不成比例,兽面直径约26厘米,与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铜铺首大小相近。隋炀帝墓中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鎏金铜铺首?齐东方推测,这象征着墓主人身份等级之高,显然是宫殿建筑用物,也说明当时有个非常大的宫殿。

  谜团二

  萧后墓墓道为何土和砖相间?

  隋炀帝墓和萧后墓都曾被盗掘,束家平告诉记者,他们就发现二号墓也就是萧后墓有两个盗洞,其中,在墓室的东北位置发现的盗洞,初步推断盗墓行为发生在宋代。而一个盗洞是在墓门的位置,位于甬道与墓道之间,东西长3.8米,南北宽1.05米,灰褐色的填土较为松软纯净,可惜被盗的时间目前不清楚,可能在墓主人下葬不久,该古墓就被扰乱了。

  而在二号墓墓道的位置,还出现了土和砖相间出现的现象。束家平表示,这样的一幕在扬州地区也是首次发现,在全国也很少见,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特殊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解开谜团。

  谜团三

  萧后的牙齿去哪了?

  二号墓为腰鼓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出土玉器、铜器、铁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余件(套)。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身体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约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的鉴定,结合文献记载,判明墓主人是隋炀帝萧后。

  束家平告诉记者,他们将二号墓的漆棺以及墓主人的遗骸整体提取出来的时候,连同下面的铺地砖一起提取了出来,希望专家能够在实验室考古中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获取更多的信息,破解更多的谜团。作为考证萧后年龄的证据之一的牙齿也一同被提取出来,但在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展中,仅陈列了一号墓出土的牙齿,并没有陈列萧后的牙齿。

  谜团四

  萧后的冠饰能不能修复?

  二号墓发现的冠饰备受关注,这件珍贵的文物已经被整体提取出来送至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进行实验室考古中,尽管冠饰腐蚀得非常严重,但是,通过前段时间采用显微镜与X光探测等无损技术手段,专家发现了簪子的踪影,也看出了它的骨架。专家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边清理边研究边探测边复原,最快要两年时间。

  谜团五

  萧后墓为何会出土编钟?

  参观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展,很多人都会欣赏萧后墓里出土的编钟,考古专家认为,此次出土的成套的编钟16件、编磬20件,是迄今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编钟编磬实物,填补了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空白,也显示了墓主身份很尊贵。

  齐东方认为,萧后墓里发现的这套编钟应该是明器,和玉璋一起出现在萧后墓里,也许是唐朝李世民感念隋炀帝和萧后,体现了特别的礼仪。

  研讨会专家总结隋炀帝大事记

  588年以行军元帅身份参加平陈战争

  589年占领建康,灭陈

  590年出任扬州总管,镇守江都

  599年离开江都,入朝

  600年抗击突厥达头可汗

  605年营建洛阳,开修通济渠,八月坐船游江都

  606年四月驾返洛阳

  607年北巡榆林

  608年出长城,巡行塞外

  609年西行到张掖

  610年再游江都

  611年-614年三次亲征高句丽

  615年北巡长城,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

  616年三游江都

  618年被叛军所弑

  本版摄影张卓君

  专家原声

  隋炀帝墓提供新材料

  隋唐史研究再起高潮

  昨天,来扬参加“隋炀帝与扬州”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对“隋炀帝与扬州”、“隋炀帝与大运河”以及隋朝历史的研究心得。

  “扬州模式”堪称楷模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会长)

  扬州隋炀帝墓的考古工作是由基本建设考古转化为主动性的学术发掘的范例。我们每年以基本建设为缘由的考古数以千计,但是像这样很好地转化为学术发掘,而且工作做得如此周到和细致,是很少见的,可见江苏省、扬州市对这件事的重视。另外,它也开创了一个由学术研究的团体来组织论证和发布的先例,对比前几年发生的曹操墓的争论,扬州发现的隋炀帝墓,形成了很好的正能量,在中国的考古、宣传、发布机制上是一个创新。

  扬州在隋唐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是第三大都市。在经济上,尤其是在隋代,扬州的地位是举世公认的。相对于唐代的历史,隋代的历史研究相对薄弱,隋炀帝墓的发现,为隋代历史、扬州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因此,隋炀帝墓的发现,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扬州的文物保护一直做得非常好,尤其是瘦西湖周围非常好的景观,给专家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扬州的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利用,在全国范围内是一个很好的楷模,我建议可以总结出扬州模式。

  遗址公园建成将惠及公众

  王奇志(南京博物院副院长)

  隋炀帝墓的考古发掘,是我国隋唐时期考古的重大发现,确认了隋炀帝和萧后的墓葬,揭开了隋炀帝之墓的历史之谜。南京博物院也派出精干力量参与隋炀帝墓的发掘和保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隋炀帝墓作为历史见证,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充分地研究发掘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将它保护好。目前南京博物院也与扬州一起完善保护方案和出土文物清理、修复。隋炀帝墓的发现,不仅对隋唐时期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不久的将来,遗址公园的建成,也将惠及扬州市民、惠及普通公众,为扬州的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隋炀帝墓发现丰富隋唐史研究

  孙继民(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隋炀帝墓的发现,对于丰富隋唐史研究,对丰富考古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隋炀帝墓的发现,对隋唐史的研究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课题,提供新材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隋炀帝墓志的出土,对隋唐史尤其是隋代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隋炀帝总管扬州,标志着六朝时期到隋唐时期的东南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实现了六朝时期政治经济中心由现在的南京(当时是建邺城)向广陵城(也就是今天的扬州)的重要转变,也是我们国家南方地区的重要演变。总之,隋炀帝总管扬州和后来三下江都,对扬州在唐代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使唐代的扬州有了“扬一益二”的美誉。

  隋炀帝改葬可能不超过两次

  顾风(扬州市文物局研究员)

  根据《隋书》、《北史》、《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文献以及去年出土的隋炀帝墓志记载,有关隋炀帝杨广埋葬和改葬的信息主要有15条,但是综合这些史料记载,隋炀帝从初葬、改葬到与萧后合葬前后竟然有7次之多,但是,根据一号墓和二号墓的发掘,可以确定萧后和杨广合葬时,沿用了传统的通茔异穴式的葬制,在施工过程中并未对一号墓室本体产生扰动。结合史料推断,隋炀帝在初葬江都宫流珠堂之后,改葬的次数可能不会超过两次。

  而吴公台和雷塘是隋江都宫西同一地域的两个相邻或相近的地标建筑,隋炀帝的改葬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一区域。经过多年的考古勘探和试掘,已基本确认隋江都宫与汉、六朝广陵城遗址基本重叠,就在今天蜀冈扬州古城遗址的西半部。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陶敏,原题为:《隋炀帝墓西北角再现砖室墓萧后牙齿去向成谜》

来源: 网络 编辑: xuesh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