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新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
阅读: 10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4/8/28 18:30:31
分享到:

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

  一、秦汉时期

  特征: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1、丝绸之路

  ①开通条件

  A、西汉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

  B、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

  ②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葱岭→大月氏→安息→大秦。

  ③意义: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中国的铁器、丝绸、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

  ①时间:汉武帝后。

  ②路线:广东沿海港口→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③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3、与安息的交往

  ①安息利用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

  ②安息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

  4、与大秦的交往(指古罗马)

  ①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波斯湾,未能到达大秦。

  ②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使者到达东汉(此史实记载于《后汉书》中)。

  二、隋唐时期

  1、隋唐的对外交通

  ①陆路

  A、长安向东到达朝鲜。

  B、长安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度、伊朗、阿拉伯、欧非国家。

  ②海路

  A、登州、扬州出发到达韩国、日本。

  B、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波斯湾。

  3长安、洛阳成为当时国际大都会。

  2、对外交往概况:(见课本)

  三、宋元时期

  1、南宋时期,指南针传到欧洲。

  2、元朝时,火药传到欧洲。

  四、明清时期

  1、郑和下西洋(1405年开始)

  ①条件

  A、明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指南针的使用,地理、天文导航技术的进步。

  C、明政府的大力支持。

  ②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③到达范围: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④评价

  A、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空前。比欧洲的远航早半外多世纪。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B限:其目的不是发展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结束。

  ⑤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很多人去南洋谋生,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人去南洋定居,带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南洋的开发作出的贡献(南洋:指

  东南亚地区)。

  2、戚继光抗倭:台州抗倭九战九捷,与俞大猷合作,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

  3、葡萄牙殖民者1553年以欺骗手段占领澳门,后长期租占澳门。

  4、郑成功1662年收复台湾,意义:维护了祖国完整,促进了台湾的开发,符合中华民族利益。

  5、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进行雅克萨自卫战,俄军损失惨重,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领土。

  附:

  1、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

  ①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②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矛盾日益尖锐。

  ③由对外开放转入闭关自守。

  2、对闭关锁国的评价:对防止西方殖民势力渗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几乎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造成中国的落后。

来源: 网络 编辑: xuesh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