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真的假语文”,主要源于真的假行家
阅读: 161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4/7/23 12:09:15
分享到:
作者:钱桂林
  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曾听过一堂《斑羚飞渡》的语文课。老师一边放音乐,一边用PPT放映老斑羚用自己的生命救下小斑羚的场景。然后老师朗诵道:它们展现了多么崇高伟大的爱啊!王旭明“发了飙”,发微博点评,“老师无节制放纵情感,什么老羚羊的无私奉献呀,勇敢付出呀,伟大与崇高谱写动人之歌云云,在音乐和画面的烘托下,闹极。这是当下时髦而虚伪的语文课,真的假语文。”(7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从《斑羚飞渡》的标题看,题眼自然在“飞渡”上,故而教者只需将斑羚怎么飞渡的讲清楚即可。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语文教师却安排了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煽情环节:一边放音乐,一边用PPT放映老斑羚用自己的生命救下小斑羚的场景,然后还饱含深情地朗诵道:“它们展现了多么崇高伟大的爱啊!”老斑羚就这样被人为拔高了,它的伟大的母爱、它的无私奉献精神,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只可惜斑羚不懂人类的语言,否则会感动死了!毋庸讳言,语文课被拔高已成一个“习惯性动作”。
  像这样的“真的假语文”课,还可举出很多,没有最假只有更假。譬如在一堂示范课上,一位年轻老师上《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一课的时候,特意做了个机关,连上一个爆炸物,讲到关键时候,这位老师猛一踩,课堂上烟雾弥漫,学生被吓得躲到桌子底下,旁听的老师则以为发生地震了赶紧往外跑。幸好该教师没有做出一个炸药包出来,要不然这堂课会“震动”整个语文界和教育界!
  语文课成了“迷途的羔羊”,最终产生“真的假语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自身素质固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因,不少教师急功近利,总想在一些公开课上以另类的教学方法而“一教成名”;但教育主管部门的个别领导和教研部门的误导则是极其重要的外因,他们对语文课的要求是要精彩,要热闹。闹哄哄的一堂课,精彩却不出彩,热闹却不热烈。
  1962年,叶圣陶在北京中华函授学校举办的“语文学习讲座”中曾这样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放眼当下的语文课,有多少教师理解并掌握了“语文”二字的精髓呢?
  “真的假语文”课,折射出浮躁的教风,暴露出功利的教育理念,最终受害的只能是学生。假工具、假面具、假道具合力作用下的语文课,让学生透支了情感,扭曲了价值判断,偏离了分析问题的正确轨道。语文课,亟需去伪存真、返璞归真。(来源:红网)
 
来源: 网络 编辑: xuesh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