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几十天的高考物理复习冲刺中,考生要认真分析自己在知识上的漏洞和能力上的不足,确定在哪些地方多花时间,哪些地方简单通过。
不少考生在这一阶段会忽视课堂而重视课堂外的练习,对此刘晓威认为,“课堂无用课下大量做题”的想法是要不得的。刘晓威建议:在最后50天,考生课堂上要注重听方法,听解题思路,关注老师如何从题目中提炼物理模型,如何将复杂物理情景简化,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找到临界状态,怎样挖掘隐含条件等等。而在课下复习则要保证一定量的训练,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题目;其次注意加强限时训练;最后,考生还要注重归纳总结,要有个性化,按照自己的理解总结以此加深记忆,另外还要定时做好查漏补缺的环节,每周整理一次错题本,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重点解析 复习的时候要建立知识体系
刘晓威表示,物理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而高考中的题目绝大部分都是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所以复习的时候建立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前提下再关注重难点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刘晓威从选择题、实验题以及计算题三部分为考生分析物理科目的复习重点。
选择题部分,由于热学部分内容是去年刚刚加入的,所以今年也不会出现难题,考生复习的时候还是要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复习。选择题在试卷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考生在具体做题的过程中要确保正确性,尽量将失分率控制在两个以下。
实验部分,北京卷的实验题考查不愿意重复,所以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多关注近三年没有考查过的实验。实验考查一般都比较完整,而且要求细致全面,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此点。
计算题部分,第23题则要对图像的考查引起重视,尤其是平时复习中常规图像的变式,所以复习的时候还是要重点掌握图像的分析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
最后一道计算题则题型变化多端,可以肯定的是更注重联系实际和深化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解这类问题要先建立物理模型,寻找小的突破口,利用能确定的物理过程解题。
“不同的题型,也会有不同的小技巧。”刘晓威根据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的不同特点,为考生分析各自不同的解题技巧。
1.选择题大都考查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的能力。做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题干要求,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不要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改动答案;另外,最后一道选择题大都会考查一个新知识点,所以要注意量纲法、极限法、特值法等特殊物理方法的运用。
2.实验题会以填空题或作图题的方式出现。填空题要注意单位、正负号、方向都需要填写全面,作图题要考虑到作图规范。
3.计算题则会较多地考查较复杂的运动过程,正确的解题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也需要些勇气,要敢于下笔,如果确定了某一个阶段的情景,并列出方程,那就要敢于先解出结果,这对理顺题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