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高二历史难点
阅读: 497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3/12/31 9:02:43
分享到:
  以下是高二历史难点,包括一战到二战结束,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危机时期;二战后至20世纪后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时期;20世纪后期,新旧世界政治格局交替和经济“滞涨”时期等。
  一.一战至二战结束,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危机时期
  1、政治特征: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法西斯的嚣张与反法西斯斗争。
  2、主体内容: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民主政治不断发展,革命与战争连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反苏和纵容法西斯侵略,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3、主要国家:
  ①英国:一战后自由党衰微,形成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局面。经济上实行财税改革,1931年通过《威斯敏斯特法》,缓和殖民地内部的分离运动,实行关税互保,恢复经济。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1949年加入北约。1986年加入欧共体。
  ②法国:一战后实行财税改革,提高工人的福利,恢复经济。1967年加入欧共体。
  ③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三个特点),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发展军国主义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之先河,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专政问题。
  20世纪30年代,德日两国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内独裁和对外扩张的道路。其建立的共同原因是:第一,历史原因,两国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第二,两国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并且受客观环境制约,转嫁危机的回旋余地小,致使社会局势动荡。这些为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第三,两国都对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度不满,极力想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外扩张的要求强烈。
  德国法西斯专政是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经过宣传、竞选,在国会选举中取得胜利后,而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标志是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
  日本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日本是通过军部这一特殊国家机器建起法西斯专政的。第二,日本军部是通过对内发动政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而逐步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第三,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法西斯统治的。第四,日本的法西斯专政并没有突破近代天皇制的框架范围。标志是1937年广田弘毅内阁的上台。
  两国法西斯专政还具有共同的特征。第一,都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极端形式。第二,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国家职能无限扩大。第三,以极权制取代民主制,废除了议会制和多党制,实行一党专政和党国合一的独裁统治。第四,都鼓吹极端民族主义,积极对外扩张和侵略。
  二.二战后至20世纪后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时期
  1、政治特征:资本主义世界重新组合,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
  2、主体内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美国成为世界政治霸主、形成“冷战”局面、帝国主义推行霸权政策和新殖民主义政策及世界人民的反抗。
  3、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二战后实力空前膨胀。
  ②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二战后,美国操纵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美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三.20世纪后期,新旧世界政治格局交替和经济“滞涨”时期
  1、政治特征: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形成。
  2、主体内容:殖民体系崩溃、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经济进入“滞胀”阶段,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大改组,欧洲在资本主义政治舞台上黯然失色,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
  3、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使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在欧共体和日本崛起的情况下,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国际关系
  一、一战后到二战期间为第一个时期
  特征: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与之相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却因战争而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同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诞生,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国际秩序。在这一历史变化的影响下,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从欧洲向它的两侧转移,国际关系呈复杂局面。
  情况:(一)、一战后争霸的对手由两大军事集团变为战胜的协约国五大国,同盟国失去资格,美日冲击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全球以美英之间争夺激烈;在欧洲以法国同美英争夺;远东以存在于日、美、英三者之间,日、美的争夺尤为激烈。争霸的方式由战场转移到谈判桌上,先召开巴黎和会(掌握英、法、日、美各自的意图),美国的争霸计划落空,英法操纵国联,调整了列强在欧洲的关系。又召开华盛顿会议(三个条约的内容),英承认美的优势,拆散英日同盟,又限制军备,瓜分中国达成协议,确立了战后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秩序,构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和苏联进行了三年战争并实行经济封锁,20年代转为和平共处。
  (二)、20年代英法美围绕赔款问题的斗争上升为争夺欧洲霸权斗争。鲁尔危机转换主动权,道威斯计划的实施说明法国失败,美加强了对欧洲的影响力,这是帝国主义关系的一大调整。1925年《洛迦诺公约》是道威斯计划政治是的继续,抬高德国,削弱法国,英国取得平衡法德的有利地位和法国安全的见证人。
  (三)、30年代帝国主义实力对比出现新变化,1929年德国工业产值超过英法,法西斯上台,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组合,德意日结成侵略集团,撕毁凡尔赛和约,冲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美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推行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掌握五个表现和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四)、二战爆发的根源同一战一样,仍然是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慌不平衡性及其争夺世界霸权的侵略扩张在整个战争的起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掌握二战的性质、情况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阵线形成的过程,四个重要的会议和中英美三国二个文件、二战的影响。
  二、二战后至今为第二个时期
  特点;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
  内容;(一)、从1945——50年代中期的国际格局是雅尔塔体系,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峙与抗争时期。冷战是美国主要方式和政策,包括:在欧洲有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49年),扶植西德;在亚洲扶植蒋介石反共、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干涉台湾地区。作为反击,苏联组织华沙公约组织(1955——1991年)。
  (二)、50年代中——1989年是美苏争霸的时期,掌握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各自的战略意图,对华的政策及其原因。
  (三)、六七十年代是两大阵营瓦解的时期。资本主义阵营中在6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他们在政治上开始独立,1967年欧共体建立,美欧由合作到竞争到对抗;美日关系中日本凭强大的经济实力对美国进行补充和加强,争取在国际上的发言权。美日欧三足鼎立。社会主义阵营中由于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大党主义,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外交,与中国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四)、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全面崩溃,由两极向多极化转变。
  原因有:①前苏联经济衰退并退出美苏争霸;
  ②经济领域中美日欧三足鼎立;
  ③第三世界兴起。
来源: 网络 编辑: bingxue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