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如何看待“被撞大妈被“妖魔化””问题 ?
阅读: 20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3/12/31 8:49:49
分享到:

  时事评论背景:

  日前,题为“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遭索赔”的一组图片被各大网站转载,当事中年女子遭到众多网友的激烈谴责。然而,事情随即反转,多家媒体记者采访发现,当事双方确实发生过碰撞。目击者称,老外驾驶无牌摩托车撞人后,用中文辱骂被撞者。昨晚北京警方证实,撞人外籍男子无证驾驶,将依法处罚。(相关报道见A10版)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被撞大妈被“妖魔化””问题?
  一起简单的事件,摆了这么大的乌龙,需要反思处甚多。首先是那个最先在网上发图的人,未全面了解事实就贸然发布消息,消息在传播过程中又被“改动得比较激烈”,导致公众被误导。在这个表象纷纭、本质隐蔽的时代,不管是作为自媒体的主持者,还是权威媒体的从业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是起码的职业要求,断不能遮蔽事实、想象叙事和捏造情节。否则,报道失实之后,轻则给当事人带来困扰,重则招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公众作为错误信息的加速传播者和跑偏的道德审判者,也该对自己的轻信和易怒认真省思。为什么看了要素不全的消息,网民就不假思索地相信“凭空讹人”是事实,而不肯脑子里拐一个弯儿,想想另外的可能性?因为在一而再、再而三的败德事件刺激下,很多人先验地认定:不是老人变坏,就是坏人变老,坏是潮流和常态,不坏反倒奇怪。他们每逢一事,内心已有坏的“期待”,稍加引导便深信不疑。普遍的道德焦虑之下,没有调查也有了发言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愿望钝化,“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度别人”成为下意识,不把社会话题导向负面便觉得不踏实,这其实是一种“恶意想象强迫症”。如果任由这种心理病状互相感染,人们的心态将越来越灰暗,互信的空气将越来越稀薄。
  可怕的是,恶意想象的膨胀不只会改变人们的心态,也会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对中年女子的谴责终会指向“好人不能当”,而这样的理念一旦在头脑中生根,那么遇到老人不扶、见到急难不救也就有了充足的依据。我怎知道你会不会讹我?这一问使得自私、冷漠、不作为变得心安理得,也使得人与人彼此救助之路就此隔断。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泱泱中华,有着扶危济困传统的礼仪之邦,如今反被文明未曾开化、诗礼未曾沐浴时的基本命题所困扰,这是一种令人痛心的耻辱,也是必须正视的冰冷现状。
  老人变坏和坏人变老的现象都有,但再多的个案也不能被视为全貌,通情达理的老人还是多数,是非明断者仍是社会主流。所以一方面要驱除内心的躁动,重新奉实事求是为圭臬;另一方面要相信光明和正义的力量,并身体力行地创造积极的能量。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样的信念便有什么样的前景,只要我们不苟且、不放弃,事态总会向好的方向转化。
  来源:时事一点通
来源: 网络 编辑: bingxue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