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检察官解析升学类诈骗案 九成以上是杀熟
阅读: 226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3/8/27 8:52:26
分享到:
    今年高考录取已经接近尾声,每年这时,都是升学诈骗类案件高发时期。记者从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近年来就业、升学类诈骗案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2年该院共办理此类案件32件,比2011年增长近70%;截至2013年5月,今年以来已办理了17件。
  家长望子成龙、学生求学心切的心理漏洞,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并且花样翻新。检察官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警惕“机动名额”等诱饵,不要轻信所谓“花大钱走后门儿”。
  最新骗术
  公司起名叫“学校”
  海淀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曾静音告诉记者,升学类诈骗出现新骗术。近两年间,海淀区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发现两起犯罪嫌疑人成立名为“某某学校”的公司,实施诈骗。
  例如,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取名“中国军地医学院有限公司”,他们没有招生资格,却在网站上招生,宣传时隐去“有限公司”几个字,谎称该校系第四军医大学与地方合办,毕业后可颁发军医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成绩优秀的可推荐到部队医院就业。短短两个月,就诈骗了9人,涉案金额共计24万余元。目前,此案正在审查起诉。
  据介绍,“某某大学有限公司”在我国大陆一般不允许注册,犯罪分子往往在国外或中国香港等地注册公司,打着与名校合作办学名义诈骗。
  名校诱饵
  伪造公章租校舍
  打着名校招牌,这是很多升学类诈骗的一大特点。
  警方查明,北京大学从未设立过地空学院,公章收据是伪造的,北大校内宿舍也是付某租用的。
  后门诱饵
  谎称军校艺院扩招
  一些军校和艺术类院校也成为骗子们惯用的诱饵。在近两年海淀区检察院承办的高校招生类诈骗案中,有13件均是此类案件。
  犯罪嫌疑人李某冒充国防基金会副主席,以帮助被害人子女上军校为由多次行骗,诈骗金额高达139万元。此案体现出近年来高招诈骗案手段多样、金额巨大的突出特点。
  曾静音检察官说,许多家长对军警院校青睐有加,对该类学校招生工作也缺乏了解,认为人为操作空间大。艺术类院校也给考生和家长留下文化课分数要求低、专业课校方“自主权大”的印象。这就给了犯罪嫌疑人用“扩招”和“机动名额”行骗的机会,家长们迷信找关 系、走后门,尽管骗子骗术拙劣,却能频频得逞。
  骗术揭示
  骗案九成以上是杀熟
  如何让被害人轻易入套上当?据检察官介绍,升学就业类诈骗95%是骗熟人。
  此外,犯罪嫌疑人还利用没有学位、学历的“培训班”冒充正规院校,尽管签的入学协议上写明了“培训”性质,但上课地点、宿舍,甚至出入卡都与其他大学生无异,这更让一些受害人深信不疑。有的学生在入学3年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升学诈骗,不光是钱被骗没了。家长本来希望花钱走捷径,结果却换来孩子的时间、青春被耽误,这是受骗家长们最不能接受的。”曾静音点出了此类案件的最大危害。 
来源: 网络 编辑: xuesh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