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综合信息 >  阅读文章
大学生需多少生活费引激辩:每月600元过时
阅读: 107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3/8/15 18:48:58
分享到:
高校录取接近尾声,大多数榜上有名者已经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今年,浙江大学[微博]宁波理工学院随录取通知书寄出了一封《致新生家长[微博]的信》,信中建议家长给孩子提供的生活费为每月600元,最高不超过8001000元,这一建议引发了不少人的热议。
高校提倡大学生勤俭节约,这本无可厚非,近年来大学新生以学习为名向家长狮子大开口的事例屡见不鲜。但在水涨船高的物价下,每月600元的标准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在大城市学习生活的需要?再者大学生毕竟是成年人,学校是否还需要如奶妈般事无巨细,连生活费都要关照?更深入一步说,大学生涯是学生从伸手要钱到自食其力的过渡阶段,学校是否该鼓励大学生尝试自己赚钱?
一辩:生活费一月600是否过时
正方:以前是小康,现在难温饱
黄杰(化名,武汉大学[微博]研究生):虽然消费水平在不同的城市情况不一样。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开支应该是相似的,无非就是吃食堂、通讯费、人际交往,再加上基本生活品消费。我花钱算是比较省的了,男生买衣服也不多,但一个月花的也不止600元。
五六年前读本科,每月600元堪称小康,而现在恐怕能温饱就不容易了。在我们学校食堂,每天吃饭至少花15元,一个月下来就是450元,通讯费至少得50元,这就已经是500元钱了。另外买课外书,补充肥皂、毛巾等生活基本用品,就超过600元了。这还不包括同学聚会,我个人觉得参加聚会还是有必要的,要不然显得自己特别不合群,会少很多朋友,少很多资源。
反方:600块应足够吃食堂
刘辉(厦门大学[微博]本科生):其实我觉得大学生一个月花不了多少钱,尤其是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因为一般开学报到的时候,家长会一次性地购齐洗发水、洗衣粉之类的生活用品。在之后的几个月里,这些方面基本上就花不了多少钱了。对学生来说,生活费的最大头还是花在了吃饭上。如果不经常下馆子,只吃食堂的话,600块钱肯定是够的。
另外,现在学校有很多勤工助学的岗位,这些岗位每个月有两三百块钱的补贴。家长把生活费卡得紧一些,一方面可以防止学生乱花钱,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发学生自己赚钱的潜力。
二辩:大学应否统一生活标准
正方:提倡勤俭节约,学校应该指导
王学勤(高校学生处负责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向家长建议的学生生活费标准,尽管金额上有争议,但我认为这个做法是非常好的。学校向家长明示生活费标准,就是以学校对所在城市消费水平和校园生活的了解,指导学生健康地学习、生活。
大学应该提倡勤俭节约,崇尚俭以养德的传统文化。实践证明,过高的消费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使一些学生追求生活享受、相互攀比、不求上进。此外作为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应该考虑家庭经济状况,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误区,要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
反方:只要不违法,别干涉自主权
刘向东(高校教师):学校写信给家长,希望能让孩子上学期间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这个本意是好的。但是非要说个生活费的具体数额,就不合适了。就跟当年一些学校不让学生带电脑一样,有干涉学生生活自主权之嫌。
大学崇尚自由的精神。这种自由不仅体现在学术自由,也应包括生活自由。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学校不应过分干涉学生的生活细节。他们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当然也可以决定以何种形式、获得多大额度的生活费。
三辩:学生可否开源贴补生活?
正方:与其节流,不如开源
刘若谦(教育杂志编辑):高校建议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为600元,最多不超过1000元。想来荒谬,学生家庭条件不一样、大学生涯规划不一样,为什么勤俭节约要以具体的生活费数额来约束呢?作为一群即将走上社会的人,与其控制他们花钱,不如鼓励他们合法挣钱。
我认为大学告诉新生未来的生财之道远比灌输所谓的生活费标准更有意义。在新生导航中,学校可以告诉新生有哪些勤工助学的项目,对应的报酬是多少钱;还可以告诉新生所在城市大学生外出兼职如做家教、文本录入、翻译等工作的薪酬行情。这样能够让学生提前心中有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此外还能帮助他们避免被黑中介所骗。收入合法正当,还能扩大社会见识,为什么不鼓励学生去试试呢?
反方:校园是主场,学习是主业
苏风(媒体人):大家一直在争论家长该给大学生一个月多少钱生活费,学校该怎样引导学生勤俭节约。殊不知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大学生的主业是学习。校园才是他们大学四年最重要的活动场所。
既然这样,谈物价飞涨、同学聚餐、外出兼职等等对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影响意义有多大呢?当前国家对大学食堂是有补助的,校园内的物价涨幅并不大,贫困生还有助学金,正常学习生活基本没有问题,每月600元足矣。我认为学校给家长的信中,应该突出的是学习第一、娱乐第二的要求,而不是泛泛地谈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我想前者更容易得到家长的共鸣和支持。
专家观点
可以多给学生
勤工俭学机会
兰林友(中央民族大学[微博]教授):首先,我觉得学校这种做法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通过建议家长不要给学生过多的生活费,来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攀比,从而引导学生实现独立,这些想法都是很有益的。
但是,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讲,我觉得这种做法可行性欠佳。一方面,这600块的划分标准是怎么界定的就让人有疑惑。另外,从家庭层面来讲,现在家里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肯定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会尽可能提供好的条件,使孩子的大学生活过得尽量舒适。比如有家长为孩子提供恋爱经费,这几年我们在新闻中也经常看到。而且,学生之间的聚餐聚会,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确实从一定层面上可以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比之下,我觉得,学校更应该想的是如何设置更好的勤工俭学配套措施,如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来减轻学生的负担。
众说纷纭
钱没有够不够
只看你怎么用
凹凸李:等毕业后拿一个月两千多工资就知道大学时候多腐败了。
矿工是苹果小姐的芒果先生:如果校长能勒令饭堂的饭菜价格退回几年前的水平,那600元很充裕了。
一朵:钱没有够不够,只有看你怎么用。
杨妍:我并不觉得学校有权去过多的干涉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浙江省本身的高消费水准就摆在那里。
本报记者张航
实习记者牛伟坤
来源: 网络 编辑: stephe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