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综合信息 >  阅读文章
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阅读: 880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3/5/8 15:56:37
分享到:
为了深入贯彻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技〔2012〕13号)的精神,积极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有效推进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结合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一、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成型。近三年来,上海民办高校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并积极进行信息化创新应用探索,2012年两所民办高校被列入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已经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民办高校内涵建设专项扶持范围,专项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与此同时,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比,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需要提高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领域,上海民办高校在信息化设备拥有水平、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水平、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水平等方面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偏低、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部分民办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难以适应当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二)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理念有待推广
在教学资源建设及其应用领域,上海民办高校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科研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政务信息资源与基础数据的建设和应用等方面普遍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自主开发教学资源专业水平不高、共享利用率低等问题,民办高校师生没有充分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成果。
(三)信息化应用系统顶层设计规划亟需完善
在应用系统建设及其应用领域,上海民办高校在信息化基础应用、教学信息化、实训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存在着顶层设计缺失、教学科研信息化应用程度偏低、校内“信息孤岛”现象普遍、业务数据难以为管理层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难以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要求。
(四)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面临改革
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领域,上海民办高校在标准规范建设与应用情况、信息化制度保障、人员信息化专业技能、信息化运行维护服务管理、信息化组织保障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完善、信息化人才短缺、管理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尚不能全面起到保障信息化运行维护和管理的作用。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全面推进,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要突破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瓶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建设目标,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和创新应用激励机制,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进一步以信息化推动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建立健全民办教育综合管理与服务体系”的要求,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将“以信息化应用为建设目标提升教育质量,以信息化服务为建设过程促进内涵发展”,争取到2015年底,各民办高校基本完成绿色、安全、文明的数字校园环境建设,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达标,实现与市级教育信息云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和校际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贡献度显著提高,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专项扶持评估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初步建成符合集成应用、统一认证理念的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民办高等教育服务和监管能力,推动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健康、优质、可持续发展。
2013-2015年期间,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以“夯实基础、充实应用、深化服务、有效管理”为原则,深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全面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整体部署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发展和根本任务,积极构筑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学习环境。
夯实基础:充分借助上海教育城域网提升项目的实施,努力提升校园内部信息化基础的效能,构筑高速可靠、安全绿色、开放共享、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实现上海市民办高校的宽带网络“校校通”。
充实应用:以应用需求为驱动,推进民办高等教育模式的深入改革,充分利用公办高校和社会的资源,将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教学需求有效衔接,实现上海市民办高校的学习环境“路路通”。
深化服务: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充分积累和挖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数据源,构筑便捷灵活、泛在共享、协同配合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形成上海市民办高校的共享服务“人人通”。
有效管理:统筹整体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规范体系标准,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实绩成效,融合教育教学过程,形成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的科学管理“事事通”。
三、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系统规划民办高校融入上海教育城域网的整体架构和模式,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无线网络建设,支撑校园安全技防体系建设,构筑高速可靠、绿色安全、开放共享、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环境。
到2015年底,所有民办高校与上海教育城域网具有万兆接入能力,学校内部实现光缆互通,主干带宽具备万兆连通能力;图书馆、教学场所与行政场所实现基于校园网的无线局域网(WLAN)全覆盖;所有民办高校安全技防系统成为学校宽带校园网环境的典型应用。
(二)教育环境“路路通”
全面实施具备开放、共享、互动特质的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教育环境基本要求,围绕资源共享需求探索平滑扩充与衔接模式,结合应用普及需求探索内涵发展与融合方式,辅助推进民办高校的教学实训改革。
到2015年底,所有民办高校能够达到高等教育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效衔接上海高校课程资源跨校共享;依托“强师工程”,全面提升民办高校信息化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教师信息化素养;构筑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机制,形成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三)共享服务“人人通”
规范民办高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全面融入上海教育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整合民办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流程,支撑一站式服务,为全市民办高校师生提供各类专属的信息服务。
到2015年底,所有民办高校的师生均能单点登录各自学校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平台,并全部纳入上海教育统一身份认证体系;依托市级教育信息云服务平台,初步建成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公共数据平台及其运行机制,有效指导民办高校自身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四)科学管理“事事通”
全面梳理业务管理流程,提升上海民办教育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平台的有效融合。
到2015年底,民办教育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和信息公示;初步建成“强师工程在线学习管理平台”“政府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市级民办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民办高等教育一站式过程管理与服务。
四、重点示范项目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达标工程
1.建设目标
围绕宽带网络“校校通”的目标,实现民办高校的万兆带宽接入上海教育城域网,完成符合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教学应用要求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校际之间的宽带网络互通,为信息化各类应用提供保障。
2.建设内容
依托《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示范项目之一的上海教育城域网提升项目,将民办高校纳入上海教育城域网的整体架构,使之具备万兆连通能力。
制订“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标准”,引导民办高校全面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网络基础设施达标建设。民办高校校内实现光缆互通、主干带宽万兆;教学场所、实训场所与行政场所实现网络信息点和无线局域网(WLAN)的全覆盖;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环境、场所的覆盖率达80%以上;依托市级教育信息云服务平台,合理配备服务器、存储器、网络交换机和安全设备(含软件)的结构和数量;所有民办高校安全技防系统能够依托校园网络实现信息高速传输。
(二)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工程
1.建设目标
实施民办高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开展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提高民办高校教学环节引入信息技术的比例和使用效率,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特点的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及其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模式。
2.建设内容
依托“强师工程”培训平台,大力开展信息化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培训和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加强学校之间和校企之间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学习。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开展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设新型的教与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试点。提炼行之有效的实践案例并形成应用模型,鼓励教育教学资源的校际、校企协作建设与共享。
(三)信息化应用系统服务工程
1.建设目标
全面推进民办高校统一身份认证建设,实现上海教育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对民办高校师生的全覆盖;依托市级教育信息云服务平台,积极探索民办高校的“应用系统群”建设,统一规范和引导民办高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运维。
2.建设内容
全面实施民办高校统一身份认证建设。参照跨校身份认证体系的各类文档,实现所有民办高校的师生均能单点登录各自学校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平台,并实现民办高校的全体师生纳入“上海教育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的覆盖范围。
积极探索民办高校的“应用系统群”建设。建立民办高校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的统一规范,指导民办高校进行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安全性检测,使之与民办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相适应,有效提升民办高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使用效率,起到功能多样化、平台集约化、服务一站化的作用。
(四)信息化管理提升工程
1.建设目标
顶层设计“上海民办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应用信息库的建设,推动所有民办高校制订并实施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2.建设内容
顶层设计“上海民办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与内容,推动所有民办高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制订工作。同时,结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代码’等七个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的实施,通过对内的数据标准构建、对外的相关数据抽取(数据接口),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化的民办高等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应用信息库建设。
积极开展民办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提升与融合项目。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许可证管理平台,努力为全国民办教育管理网络平台的定位提供可靠、优质、便捷的支撑。升级优化“民办学校财务管理系统”,初步建成“强师工程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政府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市级民办教育决策支持系统。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在上海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立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小组,健全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工作沟通与协调机制。由市教委分管领导召集,定期召开协调会,沟通信息化工作,协调信息化经费使用,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各项任务有效实施。
组织信息化领域专家、高等教育专家对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指导。
民办高校应明确信息化分管校级领导,加强学校的信息化统筹管理工作,完善学校的信息化组织建设,明确相应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依托上海市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协作组,加强校际交流学习,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共建共享。
(二)制度保障
完善上海市民办高校政府信息化专项扶持项目和研究项目的申报和绩效评价制度。建立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机制。将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和标准化评审有机整合,提升督导评估效能,把上海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纳入年检评估范围,促进民办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要制订本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或行动计划,明确职能部门,落实岗位职责,制订信息化项目管理细则和服务流程规范,建立保障和激励机制,确保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长效发展。
(三)经费保障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信息化建设资金,积极吸引其他社会单位的经费支持。民办高校要建立长效经费投入机制,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日常运行维护经费和应用系统建设经费。政府通过专项配套和专项扶持的方式鼓励民办高校创新信息化教学应用和管理模式,进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民办教育政府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化的部分,优先支持本计划重点项目。
(四)技术保障
依托上海教育信息化专家和上海市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协作组,建立民办教育信息化技术研发机制,强化民办教育信息化的产业支撑,加强信息化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依托市级教育信息云服务平台,探索应用系统的集约化建设模式。
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强化安全应用检测,建立保障教育信息化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确保应用系统和网络的安全。
重点项目一览表

来源: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编辑: stephe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