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综合信息 >  阅读文章
热点评论:异地高考拉开教育公平序幕
阅读: 52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2/11/21 16:33:40
分享到:
最近,国内多个省市承诺于今年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方案,此消息一出,牵动着许多非当地户籍家长的心。本月初,黑龙江省率先公布了2013年异地高考方案,其中明确了参加异地高考的具体条件。11月15日,非北京籍家长志愿者们收到了北京市教委的《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其中明确表示,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实施方案,原则上将于今年年底前出台。“等吧,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看到北京市教委的公开答复后,在北京工作多年的非京籍户口的禹女士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她说:“总算有指望了,不管有多少限制条件,只要明确了,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据记者了解,关于异地高考的各种信息一直备受关注。各地的异地高考政策只是一方面,而隐藏在政策背后的,是更深层次的含义。
有人欢迎有人反对
“教育公平!隐藏在异地高考背后的其实就是教育公平问题。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是全面实现教育公平的破冰之举。”对于目前被各界热议和强烈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从事教育研究多年的北京某高教研究所的刘教授认为,“虽然各地的异地高考方案都有一些前置条件,但这一政策只要开始实行,就非常值得期待。”
据了解,2012年8月31日,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等四大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此后,异地高考方案成为非当地户籍家庭关注的热点。
为此,相关利益各方也通过媒体进行了激烈的观点交锋:拥有本地户籍方对于所在省市正在研究的异地高考方案,大多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该政策的出台可能会从根本上破坏目前的教育属地管理,从而涌现出大量的为高考而进入的人员、甚至户籍迁移,这将对本地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造成强烈冲击,尤其对户籍生源的升学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非本地户籍方对该政策则表示支持。他们认为,目前的户籍政策带有计划经济和户籍歧视色彩,既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和管理,也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
对于上述两方观点,因户籍问题被迫返乡参加高考的山东籍学生小王对记者说:“这是一个怪现象,越是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发达省市,对于异地高考的抵触越激烈。以北京市为例,与其他省市相比,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比例很高,但该市在高考成绩方面的表现却不如很多优秀教育资源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被一些学生和家长称之为"高考洼地"。然而,北京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重点院校的录取方面却发挥得淋漓尽致,这让很多非京籍家长难以接受。例如,相同的高考成绩,在北京参加高考就能考上一所较好的大学,但我回到山东参加高考,能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就不错了,这就是差异。这种现状公平吗?”
10月25日,非京籍学生家长志愿者将有家长联合签名的书面申请交至北京市教委,要求公开随迁子女就读地升学考试具体办法的调研情况、北京市教育资源数据及教育均衡的计划措施。当日,北京市教委承诺,将于11月15日就申请书给予回复。11月15日,这些志愿者收到了北京市教委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
据了解,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13个省市已明确表态,将在今年年底出台相应的异地高考方案。近日,黑龙江省的异地高考方案已率先出台。从该方案的公布情况来看,异地高考的准入门槛没有想象中高。
为教育公平改革铺路
随着《蜗居》等影视剧的热播和《逃离北上广》系列图书的热销,人们开始关注在大城市打拼的非户籍人员的生存压力以及其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我们就在这个城市工作,而且已经工作了很多年,但因为没有户口,我们的孩子即使一直在这里上学,也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对于因户籍而引发的子女教育问题,儿子正面临“幼升小”难题的江苏籍在京人员李女士难以释怀,“孩子还这么小就得离开我们回老家去上学,我们根本放心不下。可要在北京上学,所用的教材跟老家的完全不一样,以后怎么回去参加考试?太愁人了。”
根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我国现有进城务工人员 2.45亿人,有3000多万务工人员子女正在接受义务教育。其中,有2000多万子女跟随父母进城;有1000多万子女留守在父母的老家。2003年出台的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义务学校就读,随父母进城的随迁子女约有79.4%在公办学校就读;10%在政府购买扶持的民办学校就读;3%在进城务工人员自己组织的民办学校就读。现在10年过去了,这些孩子正面临着中考、高考难关。为此,教育部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提出在有准入条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积极解决异地高考这一难题。
近年来,一直为企业人员招聘而犯愁的北京某公司行政主管姜小姐说:“很多应聘人员条件都不错,但由于不是北京户籍,所以都惦记着回老家去,主要是为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她认为,异地高考政策就是教育公平改革的试水,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户籍、学籍等表面问题。如果教育公平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国家的人才战略,更会严重制约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场公心与私心的博弈
对于解决非本地户籍随迁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也有人提出了多个解决办法。如安徽籍在京人士胡女士认为:“要想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除了实行异地高考外,还有其他一些办法可以尝试,比如全国各省市按一本、二本、三本来统一确定录取比例,即根据各类高校的学位数量和当年的报考人数来确定其当年的录取比例,各省市统一按此比例进行录取。具体来说,比如一本院校今年共有50万个学位,高考人数为500万人,那么,各省市的一本录取比例即统一为10%,各高校根据这一标准来划录取分数线。这样一来,教育资源就可以合理分配了。”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的高考报名制度依托的主要是户籍制度和学籍制度。根据国内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变迁途径相对有限。因此,对于北京、上海等户籍背后承载着一定利益的大中城市来说,户籍人员的增速明显高于注销速度。“期待也好,反对也罢,其实就是一场私心和公心的博弈,在这里面,个体在博奕,政府也在博弈。很明显,之所以推行异地高考,一是各地非本地户籍人员的子女随迁问题越来越突出;二是户籍制度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利益太重,难以割舍,改革难度较大。”对于目前人们对异地高考的观点争辩,北京市民戴先生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是一个解燃眉之急的折中方案,由于其触及到了本地户籍人员的利益,他们自然会反对,会维护自身利益,这无可厚非。所以,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户籍居民要求维护现在的高考报名制度,拒绝异地高考政策出台的做法并没有错。毕竟,无论是获得北京户籍还是上海户籍,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努力得来的。”
在采访中,不少受访者对记者表示,教育公平改革需要时间,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搞一刀切。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编辑: yan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