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过激反应’,必然触动考生的‘敏感神经’”,一位高三历史教师说,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家长的紧张情绪,极有可能对考生产生负面效应。高考前夕,考生家长究竟该如何应对?一些教育专家为此支招,归纳起来就是“四减四加”。
减高考话题,加生活聊天
家有考生的家庭,往往离不开高考的话题。一些家长会特别关心媒体有关高考的信息。有一位家长特地订了为期3个月的3份报纸,聚焦在高考上。家里吃饭时,总会自然地谈起高考,弄得孩子怕吃饭,产生了吃饭时间就是高考“末日”的感觉。
杨浦高级中学校长康世凯认为,越临近高考,家庭越应当避免与高考话题的高频率接触,主题的过分切入,容易让考生产生畏惧感。他建议,家有考生的家庭,要多聊些与高考无关的生活话题,以缓解考生压力。
减过分关怀,加心理抚慰
“从这周开始妈妈就请假了,对我的生活起居格外关照,不仅买来我平时想吃的海鲜和蔬菜,还不让我洗一件衣服,甚至看到我坐在窗前也会过来测试一下风力。对此我一方面很感激,但另一方面也产生很大压力,生怕考不好对不起他们。”一名在家复习迎考的女生的话很有代表性。据了解,现在考生家长请假陪伴比较普遍,一些家长还会出其不意地做出一些反常举动。
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校长赵国弟指出,对临考的学生,家长不要给与超出“规格”的关怀和照料,这反而会使他们增加负担。家长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孩子从容应考。
减过分营养,加细节关照
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几乎所有考生的家长都为孩子准备了丰富的食品,一些家长还特地买了营养补品,甚至不惜代价寻觅有补脑、增强记忆力功能的滋补品。有些心急的家长,还要孩子临考前几天加大用营养品的剂量,甚至大把大把将虫草放入炖品中。有个男生说,越到临考,自己越变成“药罐头”似的,家长还准备要他在考试当天早上服镇静药物呢。
进才中学校长王从连认为,临考应当注意营养,但不应“恶补”,还是要注意荤素搭配,均衡营养。对那些所谓有助于增进记忆和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特别要慎用,以免适得其反。同时,家长应帮助孩子仔细检查高考的必备用品,在细节上加以关照。
减过度压力,加正常起居
“这次高考,是你人生中挺关键的一件事。”一对父母专门找儿子作了一次长谈,“这次如果考好了,我们的奖励会很高,如果考得不好,就……”坐在旁边的儿子,脸上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些不知所措。不少家长在考前有一个“常规动作”,就是对孩子比较唠叨,嘱咐了再嘱咐,关照了再关照,唯恐说得不到位。有个考生说,妈妈的唠叨让自己感到很烦,一点儿也听不进去。
延安中学校长郭雄强调,孩子临考前,家长的有形压力和无形压力,就是不说也客观存在。唠叨得再多,有效的成分越少。另外,特别要提醒考生保持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节奏,尤其是在考前要适当减轻复习的密度、难度。高考前一天晚上,考生可比平时提前半小时睡觉。高考当天,要比平时提前半小时起床,早晨不要饮水过多。这样,既有利考生恢复体力,也有利心情舒畅、正常发挥水平。
本报记者 苏军
来源: 东方网-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