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复旦“望道计划”:以兴趣为导向 少十分也行
阅读: 2190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2/3/12 16:45:49
分享到:
所以,“望道计划”将不另设基地班或小班制,对学生实行自主申请、动态进出的管理方式。除了这次通过“望道计划”面试被录取的学生外,参加“千分考”以及通过高考进入复旦的学生,只要个人有意向,都可以申请加入“望道计划”。
“望道计划”对学生的学术水平和专注度是有要求的。比如,任重书院每周六都有针对“望道计划”学生的读书活动;同样选修一门课,参加“望道计划”学生和平行班学生的要求可能不太一样,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换句话说,“望道计划”取决于学生追求学术的迫切性。只有自己努力,在学术上对自己有要求、有投入,那么学校层面会辅以重点培养,直到最后帮助他成为拔尖人才。学校将不再“圈”人培养,而是致力于创造有利于拔尖人才成长的环境。
记者:复旦每年举办“博雅杯”,选拔一些适合攻读文史哲专业的好苗子。“望道计划”和“博雅杯”有哪些不同?
陆昉:和“博雅杯”比起来,“望道计划”在专家面试环节,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样是选拔文史哲的基础学科人才,参加“博雅杯”的学生必须在某个领域有较为精深的研究,有宽广的知识背景积累;而“望道计划”则更侧重于学生本身的学科兴趣和从事基础学科的意愿。
文化课考试分数,也可以展现“千分考”、“望道计划”和“博雅杯”学生的差异:参加“千分考”的学生,在高考时的成绩基本是最高的;“望道计划”其次;而每年在“博雅杯”表现优异的一些同学,最后都因为高考没过“一本线”,最终与复旦失之交臂。
希望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把更多的时间投入于学科研究和兴趣拓展。如果他们真的很优秀,符合复旦的人才培养理念,那么在高考时真的少了10分也没有太大关系。
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学生如果报考“望道计划”,仍然需要中学推荐。但目前,多数中学出于公平公正的考虑,会按照学习成绩“排队”,向大学推荐学生。按照这样的操作流程,复旦能招到理想的学生吗?
陆昉:今年,“望道计划”整体招生情况不错。这些获得预录取资格的学生一方面都是通过中学推荐的,本身比较优秀;同时,专家们也在面试中对他们的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行了综合考察。
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出于公平公正的考虑,按照成绩排名先后推荐。很有可能学校本想推荐具有学术研究志向的A同学参加“望道计划”,但恰好B同学成绩排名靠前,虽然并不愿意从事基础研究,但希望获得推荐机会。按照目前的规则,学校不得不推荐B同学。这种情况下,B同学能否通过复旦组织的专家面试,在从事基础专业志向方面表现出坚定性,不太好说。
基于目前的中学教育体制,一些中学在办学上一度很纠结:既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又要负责帮助学生应对高考。
其实,高考中的试题,80%都是基础知识,大约20%的题目要用来区分不同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那么,是否值得让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了拿到这20%的分数,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操练试题?
我们希望,这些对学科有兴趣、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把更多的时间投入于学科研究和兴趣拓展。如果他们真的很优秀,符合复旦在人才培养上的理念,那么他们在高考时真的少了10分也没有太大关系。
12
来源: 文汇报 编辑: yan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