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诱惑和选择
毫无疑问,香港各大学丰厚的奖学金也是吸引内地学子的原因之一。再加上香港独特的经济环境,良好的就业前景,教育投资的预期回报率并不低。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宪与香港的大学有较多接触。据他的介绍,内地学生就业时大都将留港作为首选,而且机会确实很多,薪水也较高。据说,香港中文大学的毕业生平均月薪为3-4万港币。香港教育统筹局副秘书长冯程淑仪也介绍说,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地学生留在香港工作。
不仅对于学生,香港的大学凭其自由的氛围和国际化的标准,也得到了相当多教员的青睐。仅拿香港大学来说,外籍教员占了四到五成,其他人员也多具有欧美高等教育的背景。“教授的自主权高,学术的发展与国外同步,这些也都是港校的优势。虽说近年来招收的人数不多,且挑选严格,并不会对内地的教育构成威胁,但这也值得我们反思。”张宪教授说。不过,还是有人在赴港和留在内地上大学进行了艰难的抉择。在他们看来,北大清华校友资源之强大也让港校无法望其项背。如果决定在内地发展,这将是难以估量的一笔财富。而到香港读书的费用也太过高昂,有家长表示,如果不能申请到奖学金,就要重新考虑了。
三、与剑桥联姻招揽高材生
2012年,香港大学在今年内地自主招生考试中还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该校发布《2012年香港大学-剑桥大学联合招生计划》http://www.gohku.com/article/7561.html,该计划指出,香港大学首次与英国剑桥大学在中国内地联合招收15名学生,其力度之大也非内地高校所能比,剑桥大学也通过香港大学“间接”参加了中国内地的自主招生。
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招生主任马纳向记者解释了港大与剑桥合作目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吸引到最优秀的内地学生。“是香港大学首先向剑桥大学提出这个伙伴关系的提议,与剑桥联系起来肯定有助于港大吸引最优秀的中国学生。对于剑桥大学也有好处,中国内地学生报考剑桥大学一直都较难成功,在香港大学的一年,能够帮助学生逐渐适应英国的教育体系,顺利完成过渡。”
剑桥大学之所以选择和香港大学合作,也是看中了香港大学在内地顶尖学生中的号召力,“去年在内地本科生招生过程中取得的骄人成绩,为本次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吸引了逾万名考生报名。”马纳表示,香港大学与剑桥大学在各自区域均为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学生交换计划,两校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近年来,两校均十分积极招收中国内地学生,而香港大学在中国内地拥有广泛的招生网络,为此次联合招生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据介绍,这诱人的招生计划将开放给所有参加2012年内地高考的理综或物理科学生申请。入围此项计划的考生,将首先进入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学习一年。此后,港大将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择优推荐学生接受剑桥大学的考核。剑桥大学会参考学生在港大的学业成绩及英语能力,并安排面试。成功通过考核的学生将可前往英国攻读剑桥大学工程类本科生课程。
四、学制“三改四”迎合内地生
香港高校过去一直实行的是三年制,其中包括港大为内地生独创的委培制度,主要是为了让内地生先适应一下大学生活和大学课程,以防直接入港带来的课程跨度等障碍,同时也为了平衡港大三年学制。
按照委培制度,港大录取的内地考生需在进入港大学习的前一年,分别在北大、清华、复旦 、浙大等内地高校委培。内地生去香港读大学,第一年是预备学习年,先修文化、历史以及语言等课程,之后再进入正式的大学课程。从2012年起,香港高校将进行大规模教育改革,三年制大学将改为四年制。
香港高校四年制的学制可以使香港与内地教育制度真正接轨,内地生被录取后可直接入读香港高校的本科一年级,而不用再读一年的本科预备课程。按照要求,新学制不会压缩或削减内地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有助于内地生适应新环境,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上与香港本地生同步。
据悉,今年港校在内地招生范围也将持续扩大,将从目前20多个省市,首次扩大到全国31个省 、市、自治区,同时,各省市不设名额上限,这也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省市高考状元舍弃北大、清华,进入港校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