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新生武停风正忙碌地和十几个同学除草,而她的另一些同学有人负责清除小广告,有人负责捡垃圾。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安徽师范大学重新开设已经取消了二十多年的劳动课,该校2011年招收的大一新生必须上为期一周的劳动课,每天劳动4小时,考核合格了才能拿到1个学分,并且考核结果将与学生学业成绩挂钩。
对近6000名学生来说,劳动实践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决定着他们能否拿到学分顺利毕业。这让许多本来对“劳动”一词很陌生的学生不得不重新重视起来。针对这门“必修课”如何进行考核,怎样评定学业成绩等热点问题,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朱家存介绍说,劳动实践课的成绩考核内容分为劳动态度、出勤情况、劳动任务完成情况三个方面,劳动成绩分为优秀、及格、不及格三个等级。考核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辅导员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评定分数,第二部分是实际劳动期间,承办单位依据学生课上的态度和表现进行考查,综合检测学生的劳动素质。劳动实践课纳入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核,成绩为合格及以上者,获得1学分,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重修,成绩记入学生个人成绩表。
“将劳动实践与学业成绩挂钩只是一个标准,开设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他们的意志,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在开始阶段,学校将综合考虑老师、学生、承办单位三方面的反馈意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真正发挥劳动实践课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朱家存如是说。
为此,安徽师范大学的物业中心和餐饮中心还制定了详细的劳动计划,并根据新生男女生比例及学生自身特点和兴趣,科学设置了食堂帮工、洗菜卖饭、修剪花木等十多个不同的劳动岗位,将每个学生落实到岗,指定专人进行指导。劳动课让很多学生颇有收获,“上小学时还打扫过卫生,上中学时学习紧,就很少干了。”对外汉语专业大一新生刘春红说,通过一周的劳动,她感到“原来除草也是一门技术,不学还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