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历史:从董仲舒的两幅面孔谈起
阅读: 3525 次  我要评论( 1 )  收藏   2009/4/14 14:41:24
分享到:
实际上,我们应该思考,新课程为什么要放宽标准,教科书不同的版本为什么会产生差异?历史课程标准的宽泛本意是为教材的编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广阔的舞台。放开手脚之后的教材确实是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了。但是习惯于循规蹈矩的老师在这个宽泛的舞台上却不知如何迈步了。请不要责怪老师们的胆怯,因为他们的头顶之上达摩克利斯之剑统一的考试仍高悬其上,使他们战战兢兢。有人说,课程改革是光绪,而考试则是慈禧太后。这话虽然糙,但是却一语中的。每一位新课程改革的老师都知道,统一的考试对他们意味着什么!那里有孩子们的前途,有未来的发展方向,有老师们的奖金和急需提高的工资,有同行和社会上级的评价。他们在想到历史教学本身的时候,他们还不得不面对这样功利性的考试,考试和教学有时是一对矛盾而并非完全相辅相成。而更重要的是这样考试选择权并不在于他们而在于他们的上级。大学为什么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因为大学的考试权掌握在老师的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教学,这样他们就没有太多的束缚,就可以自己决定教材,甚至讲什么都由教授自己选择,这样更容易教会学生自由思考,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教会学生从历史中汲取人生的智慧。而中学首要解决的是教会学生应考,教学学生对付那一张张试卷,这些虽不是新课程的初衷和目的,但现在仍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不敢放弃的目标。
需要郑重声明的是笔者并不主张废弃统一的考试。以中国目前的国情,统一的考试不仅仅意味着公平,还意味着领导和社会的重视。君不见中学里那些没有考试科目的副科老师看到主科老师偶尔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时的羡慕-- 人家是主科啊。当然主科老师的礼拜天加班,昏天黑地给学生补课的时候他们是不愿看到的。即便如此的吧,仍有人羡慕主科老师那份荣光。人不光要清闲啊。历史虽然在初中经常被中考的科目撵的无处上课,但是在高中怎么着还有文科生高中三年都得学习历史啊,就凭着历史的统一考试也不能取消啊。要不真就沦落到和音体美这些纯素质学科一样的待重视的地位了。况且很多领导早已担心,没有统一的考试我们的历史成绩肯定要下滑。学生们虽然有不少人凭兴趣学习,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家长老师的教诲,他们也会逐渐成熟起来,什么有用学习什么,什么考试学习什么!只凭兴趣学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放弃,作必须做的事情而不是做愿意做的事情这才是理智才是成熟。这样你取消了统一考试有多少人会跟你急,你付得起这个责任吗?说不定有人会说你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呢。
统一的考试肯定是要保留下去的,中学也不可能如大学那样进行教学。然而两个版本的教材差异,确实给中学历史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惑和挑战。没有考试老师们也愿意去探求历史真相,将对董仲舒的看法发表点一家之言,教学探索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但是一想到考试,则所有的思考最后都会集中到那个你怎样考我就怎样教的老问题上去。实际上众多版本的教学与统一的考试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当版本出现差异之后,教学探索的多样也就会出现,而这样的探索多样性之后,对统一的考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这样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有利于师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历史教学摆脱单纯的死记硬背,回归历史学科的本身。而这其中瓶颈恰恰在于统一的考试是否适应现在教学的变化。
当我们面对两个版本所描述的不完全一致的董仲舒时候,我们应该知道历史如果是今人和古人永无止境的对话的话,那么就不要指望每个人心目中的董仲舒形象完全一致,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统一考试,在使人们认同对董仲舒基本相同的感知之后,还应该给这样的不一致留下一点自由的空间。这也使我们明白,作为课程改革这个系统工程,仅有教材和课标的变化是不够的,仅有教师的探索也不够的,需要变化的还有很多很多,要实现新课程的良性循环,要真正使历史教学成为学生人生的前行的智囊,我们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
来源: 网络 编辑: yuxiuy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