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篇
回家进行针对性的知识盲区大扫描
松江二中高三年级组组长顾韦平表示,学校在高考前让学生可以选择在家或是留校复习,并不是支持“放羊”式的备考状态,而是希望在最后的时间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针对性地来个知识盲区的大扫描。
顾韦平解释,因为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都不一样,如果继续采用全班一起复习和答疑的话,就会使得有些学生已经掌握得滚瓜烂熟的知识点又重新复习了一遍,而薄弱的地方却没能得到关注,在效率上大打折扣。她说,在这一两周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复习备考,千万不可因为在家复习就对自己太放松,该完成的还是要完成,尽可能抓住最后的时间让自己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哪儿复习 学生自己定夺
高三学生在考前的最后两周不必回校上课,可在家中自主备考。但这并不以意味着,学生不能回学校复习或是找不到老师为他们答疑。顾韦平说,学校会从这两天开始对高三年级学生“放假”,这个“放假”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在学校或是在家进行最后的复习备战。学校会全天开放图书馆和自修教室等,老师也会如同平时常规的教学一样全体在校,时刻准备为学生答疑解惑。而在这两周的时间中,学校也会为学生集体安排两次答疑的时间。
顾韦平建议,学生可以因人而异选择复习的场所,有些学生倾向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备考,那他就可以在家独自复习,如果有问题再利用集体答疑时间向老师咨询;也有些学生不那么自觉,在家未必能专注于复习中,那就可以来学校与其他同学一起备考,有问题立即询问同学或老师,这样的复习氛围可以提升他们的专注度。
收官阶段,力往哪里使
有些学生在收官阶段,不知道力气该往哪里使,该复习哪些知识点,面对厚厚的试卷犯了难。顾韦平强调,越到后期阶段,在复习时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每天这门学科看一点,那门学科做几题,学生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但是回想一天的学习成果时却收获不多。因此,这样复习的效果势必是不佳的。她说:“最后时刻,学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即从基础开始,以基础收尾。整理和巩固基础知识和自己薄弱的环节。不要再陷入题海战术中,应从题目中抬头,做梳理工作。”
身为化学老师的顾韦平说,学生在复习理科时,要特别注意回归课本,立足基础,对实验和公式等进行再巩固。对以往做错的题目应回头再做一遍,做到不仅答案准确,还要解题规范,不让阅卷老师有扣分的机会。对一些历年来经常出现的、经典的题型更是要做到“百无一失”。松江二中高三年级班主任高胤认为,与其每天没有目标的复习到哪里算哪里,不如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每日复习计划,列出几点到几点复习哪门学科的哪些知识点。此外,在家复习的学生虽然不必像在学校上课一样那么早起床,但在这阶段也要注意保证正常的休息,有充分的睡眠和锻炼时间。
身为语文老师的高胤说,文科复习最重要的就是百分百掌握需要背诵的知识,此外,可以找出今年各区县模拟考的试卷,对来不及成文的作文列一个写作提纲。同时,学生在家也要收集一些新鲜的素材,不要在写作文时还用一些老掉牙的事例。
特别提醒:两类典型学生皆不可取
第一类:起早摸黑型
这类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希望百分之二百地利用考前最后的时间,他们往往会埋首于大量的“题海”中,每天都复习到很晚,白天没精神,复习效率不高。高胤说,这些学生将最后两周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不肯放弃每一分钟,这导致了他们比较紧张,神经一直紧绷着,对心态和状态都有害而无益,也许这也会对他们的高考带来不利的影响。
对于这种现象,高胤建议,这类学生应该学会适当放松心态,在最后的两周中不必再做大量的习题,搞得自己很疲惫。不如根据个人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
第二类:懒散消极型
这类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认为两周的时间不能为自己带来成绩上多大的提升,那不如将这些时间用在休闲和放松身心上。因为之前也进行了高强度的复习,所以现在是娱乐、轻松的时候了。
对此,高胤说,也许两周时间的复习对成绩大幅度的提高有限,但是如果对准了路子,学生的成绩更上一步也不是没可能的。她建议,找出自己最薄弱的环节,对这些来个“大扫除”,扎实自己的基础知识,对高考是很有帮助的。
■心理篇
压力也是动力,不带阴影进考场
有些学生由于在高考前最后的“三模考”中发挥失常,所以对两周后的高考特别紧张,最后在上考场时会带着模考成绩不佳的心理阴影。洋泾中学心理教师徐琳说,临近高考,学生适度的紧张其实是正常现象,一个大人在面对测试时也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更别提高三学生了,所以,学生和家长对这些紧张感不要太“大惊小怪”。而且,学生和家长也应明确,适度的压力可以转换成动力,激励学生更深入地挖掘自己的潜力。
放大优势,忽略劣势
有些学生在考前容易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如“我平时的数学成绩不好,到了高考时一紧张肯定会考砸”。对于这种情况,徐琳说,特别是在考前,学生一定要给予自己积极的思维,不要反复在心中暗示自己某一门学科会拖后腿,这样更易于加深对高考的恐慌感。她建议,找找自己的强项在哪儿,每天对自己说一些鼓励和赞美的话,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会对学生的心态起到不小的正面作用。
■家长篇
急在心里口不开,贴身照顾需谨慎
徐琳说,如今的家长对孩子还是很宽容的,特别是在孩子面临高考这样大型的且对他们今后十分重要的考试前,有些家长还会适当地放“软档”,就算自己心里很急,但也不会表露在脸上,或是硬性规定孩子每天必须完成哪些作业。这不失为现代家长的一大“进步”。
但是也有些家长得知孩子在最后两周都会在家复习后,会与班主任商量是否需要请假,每天陪伴在孩子身边,为他们“打点”日常的生活。其实,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像往常一样与孩子相处即可,有时过度的关注和关怀可能会引起孩子不适应,甚至紧张、焦虑的情绪。有些家长虽然自己嘴上不说“孩子你一定要努力、争气,不要让自己失望”等话语,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已表现出自己对孩子高考的过分重视,这在无形中确实为孩子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营养篇
切忌“过补”掌握进食时间,注意合理搭配
许多家长对孩子考前营养非常重视,但有些做法过了头,如,有的家长一日5、6餐(含夜宵、点心等)都按照所谓的营养组合进行搭配,这无形中就让孩子感到:父母这样高投入,我怎么能够辜负他们的期望呢?反而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其实,除非孩子体质方面的特殊原因,没有必要这样“小心翼翼”地过多关注孩子的营养,正常的饮食完全能够满足身体的消耗“能量”。
现在,家家都是“精米细面”的高品质的生活,肉鱼、蔬菜、蛋类、水果、奶制品……应有尽有。只要注意合理搭配与进食时间即可:早晨喝杯牛奶、两个鸡蛋、2—4个小包子(肉馅、菜馅搭配);中午一般是在学校用餐,食谱由相关部门统一制订,营养没有问题;晚餐,可以吃鸡蛋、肉丝或新鲜青菜烧制的面食,也可以吃点糯米、黑米、核桃、红枣、莲子等煮成的“八宝饭”,外加些虾仁、牛肉、排骨等增强钙质与改善、恢复脑力、精神的营养成分,以便解除一天的疲劳。至于其他时间,可以吃点干净、卫生的零食和苹果、香蕉、荔枝、西瓜等。如果少数学生还不能够满足营养、精力之需,可以适当补充恢复脑力的补品。
■“预录取”学生篇
巧用时间,为终身学习奋斗
有一类学生是比较特殊的,他们只要高考分数在“一本”录取分数线之上就能进入优秀的院校,这就是已经取得各大学“预录取”资格的学生。这类学生比起其他同学压力是小了不少,因为他们原本就是比较优秀的,也许对他们来说高考分数在“一本”线之上基本是不用担心的,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何苦再将时间花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的心态,这也就使得个别取得“预录取”的学生有了松懈感。
顾韦平强调,优秀的学生如果对高考的考量减少的话,不如将眼光放在终身学习上,巧用这段时间,多看、多读、多思考,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高胤也认为,这些学生仅将眼光局限在了高考上。她建议,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多看看英语四、六级词汇,自学大学的部分知识,或者多读一些中外名著,提升个人的修养,这些都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当然,他们也不能对几周后的高考放松,如理科出色的学生,可以多多巩固文科知识,让自己的文理科“齐飞”,争取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