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 )
A.社会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团结
C.家族观念流行 D.散漫自私意识
【答案】A
考查古代宗法制的影响。由题目中的信息“亲兄弟”“父子兵”“家族组织”等可知这些现象由宗法制所致。故本题应选A项;A项含B、C、D三项的内容,故B、C、D三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根源”不符。故应选A。
2. 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
A.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 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C. 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答案】D
考查对郡县制的认识。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国有较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郡县的长官有君主任免不得世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项符合题意。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矛盾的是规定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B项属于选官用人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相为中央官制,郡县属于地方行政区划,不属于中央官制调整,排除C项。故应选D。
3. 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
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 )
A.大大削减了宰相的决策权力 B.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 D.确保相权与皇权并驾齐驱
【答案】B
考查三省六部制。依据所学,三省各自的职能为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旨意,门下省负责审核,如果通不过可以驳回,通过后交由尚书省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