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江苏单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与此同时,中国 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已略高于美国。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但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离歌”纷纷响起:成都和郑州取代深圳和东莞,成为富士康、联想等IT巨头的生产主基地;知名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直属工厂;美国制造业巨头通用电器宣布将外包到中国的工作岗位迁回美国本土。据统计,近年来有数十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 的工厂。
离开中国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转移;另一种是高端制造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背景下,纷纷回流本土。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
“中国制造”——这个见证了中国崛起、足以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字眼,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有 人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又掌握着制造业核心技术,“高不成,低不就”所导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难以摆脱。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反驳这一观点。
解析:本题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制造业转移为背景,考查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问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反驳“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又掌握着制造业核心技术,‘高不成,低不就’所导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困境难以摆脱”这一观点。作答的关键是不能“堆砌”太多的经济生活知识,而是要联系材料,找到切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