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把握区分政治生活五个“主体”
专项训练
1.(2015·徐州联考)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立足生态资源,按照政府领导、企业运作的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旅游带动文化,以文化提升旅游”的产业发展之路,传递着人间天堂朝气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结合材料,分析党委为什么高度重视打造美丽中国。
解析 本小题属于原理分析类试题,是政治学科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此题指向性明确,相对比较简单,需要学生准确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审题关键是抓住设问中的“党委”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解题步骤是原理表述+扣题分析。
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2.材料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有人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解析 本题属辨析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加以分析。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也需要政府、公民的参与。首先要从党的地位、作用角度说明观点合理性的一面,其次从政府的职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说明观点的不足之处,最后对观点进行判断,指出题中观点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