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2015·广东惠州二模·12)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鞅变法
【解析】“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都是儒家思想的主张,在商鞅变法中被称为“六虱”,可以判断出儒家思想在当时不受欢迎,故A项正确;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秦国推行变法,推崇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道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主流,故C项错误;“非兵羞战”和墨家思想的“非攻”相似,但不能因为这点就片面的认为墨家思想渐趋没落,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5·广东茂名一模·12)黄宗羲在《孟子师说》中评论:“周之制度,当以《孟子》为主,以正周礼之失”;“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由此可知,黄宗羲推崇孟子的( )
①以礼治国主张 ②性善论 ③仁政学说 ④兼爱思想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主张
【解析】第一句古文干扰比较大,意思是周朝的制度,以《孟子》为主,来修正周礼的缺失,说明孟子的主张不是“礼”,故①错误;第二句古文“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可知②正确;最后一句古文“舍仁义更无他道”可见③正确;兼爱是墨子的思想,故④错误,选项B项符合题意。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