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百强好题: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310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6/4 17:30:1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这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劳动      D.生产关系变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2.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广东地区从唐朝至清朝前期,农作物种植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B符合题意。而此时政府仍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AC可排除。此外,材料中未体现人多地少的问题。综上,本题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3.下面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