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要求的。
1. 春秋时,晋国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对此孔子认为:“民在鼎矣,何以尊贵? 贵何业之守?(意即会打破“圣人”独断社会行为规范解释权的地位)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由此可见,孔子
认为治国的关键是
A.礼 B.仁 C.法 D.德
2. 清代学者王鸣盛曾谈道:“盖尚书之官,汉以宦者、士人迭为之,公卿之权,分于近幸,而君臣不相接见,上下否
隔……尚书、中书皆管机密,出纳王命,其职皆要。”文中的“尚书”
A.取代了丞相之权 B.有独立的决策权力
C.能参与军国大事 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
3. 唐代柳芳在谈及魏晋时期谱牒(某一宗族成员世系及其事迹的史籍)时说:“……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 曹。皆取着姓士族为之。以定门宵,品藻人物。晋、宋因之,始尚姓已。然其别贵贱,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时
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由此可见,谱牒在当时
A.成为选拔官吏的重要依据 B.体现了“家国一体”统治格局
C.有利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D.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4. 宋代在成都建立锦院,有厂房 127 间,织机 154 张,日用挽丝工 164 人,织工 154 人,练染工 11 人,纺绎工 110
人。每年用丝 125,000 两,染料 211,000 斤,生产“绨锦之精丽者千五百端(布帛长度名称)”。生产者主要有两
类:军匠和充役的机户。由材料可见锦院的特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