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经典母题30题
1.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世家大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这种现象
A.维护了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B.加深了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加强了皇帝直接任免官吏的权力 D.巩固了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主要阐述的是选拔官员与个人的出身有关,即与血缘由有很大的关系,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宗族观念。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2.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 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 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C.各郡国加强了对基层百姓控制 D.汉武帝重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 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可以得出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刺史,负责监督地方豪强、贪污受贿等,以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上的控制,综合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制度
3.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
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B.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C.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D.八股取士值得推崇
【答案】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