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1.[2015.山东莱州一中期末]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特殊国情决定
D 【解析】中国国情复杂,阶级较多。实践证明,工农阶层只有联合中小资产阶级才具备打倒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大资产阶级的实力,而后才能消灭剥削阶级,这些均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故选择D项。A项错误,无法说明中国革命的阶段的问题;B项错误,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中心路线,与中国的国情并不符合。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和材料问题无关。故本题选D。
2.[2015·山东泰安高三期末]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共同目的是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比较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中国共产党人在近代中国从事民主革命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可知二者都担负着中华民族求独立、求富强的历史使命。故选C。
3.[2015·山东泰安高三期末]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以是否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来评价政党的作用
B.以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评价政党的作用
C.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评价政党的作用
D.以工作重心是否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评价政党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可知,评价政党的标准是以是否能促进中国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答案选C。
4.[2015·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第三次质量达标]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C 解析:从材料的内容可以分析出,毛泽东重视两个方面的斗争,一个是民众运动,一个是武装斗争,且是走向农村,即“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从题干中看,这一思想只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萌芽阶段,谈不上完善,A项错误;武装斗争并不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方式,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革命道路问题,并没有强调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