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第九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3. 《吕氏春秋·审分》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道:“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材料中所记载的状况推进了
A. 井田制的普遍实施 B. 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C. 许多农民弃农经商 D. 重农抑商政策实施
14.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 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 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 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D. 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15. “我们今天有一千种理由来论证‘中体西用’的浅薄、机械和似是而非,但是却设想不出一种可能的方式,来取代它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冲破坚冰、开启航道的客观历史作用。”(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中体西用”起到了维护中国传统思想的作用
B.“中体西用”造成中国人对西学理解的肤浅
C.“中体西用”成为阻碍东西方交流的坚冰
D.“中体西用”思想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16.
对上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有
①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 ②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③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 ④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 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 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的问题
C. 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D. 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