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民国史学家张荫麟说:“在一个王室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
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史实判断这样的社会实行
A.小国寡民的民主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元老执政的共和体制
2. 在著名的福建土楼——承启楼前有一副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
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楹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A.礼乐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3.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B. 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 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4.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A. 颁布“推恩令” B. 平定“七国之乱”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废分封,行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