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启示类试题的设问一般以“措施”“启示”“要求……做”“如何”等为关键词,以“如何解决(加强、改善)……”“采取什么措施(对策、途径、方法)……”“怎么实现……”“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形式出现,要求学生为解决有关问题提出措施。该类试题的设问一般都指定了特定的行为主体,如党、国家、政府、某职能部门、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有的没有指定行为主体,需要学生根据试题内容确定。这类试题大多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开阔思路,提出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办法或措施。
一、选择题
1.伴随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使贸易摩擦增多,使我国的实体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挑战将逐年增加,为此企业必须( )
①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科技创新,优化对外产品结构 ②继续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③加强国际合作,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④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 A
2.为了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目标,我国政府已将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下列有利于降低失业率的措施有( )
①实行企业破产制度 ②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3.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为公民获取信息、发表言论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但其即时性、隐蔽性也成为谣言滋生和传播的“温床”。因此,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应该( )
①避免盲目从众,坚持理性判断 ②提高政治素养,自由行使权利 ③加强网络监管,谨防谣言扩散 ④增强法律意识,合法有序参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