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2.《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唐政府
A.对全国各城市实行统一规划 B.关注各种商品的质量
C.推行官买官卖的垄断政策 D.重视城市商业的管理
3.晚清诗人黄遵宪《番客篇》言:“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作者认为的“错”主要在于
A.打击东南沿海反清势力 B.强化了中央集权
C.抵御了来自日本的倭寇势力 D.阻碍了中外交流
4.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到中国向皇帝祝寿,清廷提出“接待远人之道,贵在丰俭适中,不卑不亢”,“一切款待,固不可踵事增华……亦不可过于简略,致为远人所轻”。材料中不能体现的是
A.规定接待外国使臣的原则 B.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
C.中华民族好客的传统 D.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5.李鸿章等人多次称:“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为此李鸿章兴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局 D.汉阳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