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收尾专训(四十一)
一、选择题
1.媒介是承载精神产品的容器,现代社会媒介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中国首份3D报纸在湖北十堰问世,可短短4个月后,这份报纸就不见踪影,这意味着市场价值是最终决定创新是否成功的最根本标准。这说明( )
①没有继承的文化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 ②文化创新必须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③新传媒取代旧传媒需要一个曲折的过程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材料主要强调,脱离社会实践的创新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③中“取代”表述错误。
2.2014年8月,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举行。南京青奥会将以文化展示交流为载体,使人们特别是青年既穿越历史深处又相聚现实社会,在展示各自优秀文化的同时,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需要不断创新,是由于( )
①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基础和主体 ③文化创新能够繁荣民族文化 ④文化创新是永葆民族文化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排除②。
3.书法家孙伯翔因其在魏碑理论和创作方面独树一帜,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究其原因在于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灵感,并将魏碑风骨般的人格魅力带入书法创作的实践中。可见(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②文化创新必须反对“守旧主义”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材料强调书法家孙伯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实现了书法创新,故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社会实践,也没有涉及“守旧主义”,①②与题意不符,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