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答案】C
考点:法家思想。从材料中“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可以看出该派别主张根据时事的变化进行政策的变化,也就是主张进行改革。因此应该是法家,本题选C。
2、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C.八股取士 D. 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把商人和士等同,反应的是商品经济发展。
3、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
【答案】D
考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时要注意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汉武帝虽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法家思想在治国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儒学也是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故A、B、C符合史实,D项错误,这时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不可能沦为法家的附庸,所以应选D。
4、如果有人向王阳明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