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① 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
② 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
【问题情境】
一、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情境设计:
65岁的陈大伯,退休后喜欢把闲钱存入银行。2007年他听说张大妈原以每股55元的价格买了1000股中国平安股票,到8月底股价已涨到100元。于是他也于9月初以每股105元的价格买了500股中国平安股票,也成了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股东。在2009年10月20日中国平安股价却下探到57.83元。
问 题:
1、什么是股票?
2、投资股票的收益有哪些?
3、哪些因素会影响股票收益?
政治(政府政策、社会稳定、国内外重大事件等)
经济(国民经济发展、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等)
其他(周边股市、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等)
4、从股票爆跌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稳健的投资——债券
情境设计:
陈大伯的儿子建议他不要炒股了,还是买债券好,稳一点,最好是买国债。
问 题:
1、陈大伯的儿子为什么叫他不要炒股了,而是买债券好?
债券与股票的比较表
债 券 股 票
不
同
点 性质
收益权
偿还方式
相同点
备 注
注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股票虽可以买卖,但其本身没有价值,仅仅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所以不是商品。
补充知识点:融资
(1)融资的含义:融资就是筹集资金的行为,融资的方式主要是贷款与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目的是用筹集来的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
(2)融资的目的:扩大生产规模、偿还债务。
(3)融资的途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一般是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商业信用等形式融通所需资金。间接融资是以金融部门为中介,由金融部门(如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储蓄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存单等形式积聚社会闲散资金,然后以贷款等形式向非金融部门(如企业等)提供资金。
第1页共4页
2、陈大伯的儿子为什么建议最好买国债?
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比较表
种类 发行主体 收益情况 流通性 风险状况
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三、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
情境设计:
那天,陈大伯听了儿子的建议买了5万元国债,可刚进家门,就听老伴唠叨:“炒股风险大,买债券也有风险。都一大把年纪了,今天就听我的,还是买点保险吧。我听说呀,现在还有一种新的保险,还可以赚钱呢。”
问 题:
1、陈大伯老伴说的是什么保险?可以赚钱的新的保险又是什么保险?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比较表
区 别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实施主体 国家 保险公司
保险项目 解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最迫切的保障项目 项目广泛,形式多样
给付标准
只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按约定给投保人经济补偿,补偿高
费用承担 个人,企业,政府共同承担或由政府承担。
完全由个人负担
保险依据 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具有强制性 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之上,是参保人个人意志的体现
2、订立保险合同应遵循什么原则?
3、陈大伯以上种种投资行为,告诉我们,在选择投资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备 注
注意:投资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各投资方式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1)储蓄存款利率会影响债券利率。如果储蓄存款利率提高了,势必会带动债券利率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债券在收益上的优势地位。
(2)储蓄存款利率会影响股票价格。假如储蓄存款利率提高了,闲置资金就会流向银行,投向股票市场的资金就会减少,股票价格一般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