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双基提要
1. 改革前的形势:19世纪中期,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以不同途径纷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农奴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受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俄国出现了机器工厂,但在农奴制度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缺少自由劳动力,资本和市场,使俄国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受启蒙运动和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俄国一批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对俄国落后的社会制度强烈不满,要求改革旧制度,顺应时代潮流,出现了“新思潮的涌动”;为了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和土地,转移国内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俄国入侵奥斯曼,触犯英法两国的海外利益,1853~1856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国力的衰弱使俄国不敌英法,导致其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出现内忧外患的局面,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
2. 本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农奴制的形成、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和克里米亚战争四个方面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是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新思潮的涌动是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要求冲破农奴制束缚的表现;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农奴制改革的外部因素。通过以上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思想和军事方面等方面分析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然性和进步性。其中,农奴制度是俄国落后和动荡的根源,也是改革最根本的原因。
3. 俄国的农奴制
通过对《法律大全》的分析,可以看出,俄国农民处境恶劣,生活贫困,地位低下,贵族地主残酷剥削农民,由此得出结论:农奴制度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农奴制的存在,激化了社会矛盾,农奴制改革是历史的必然。